第98章 砥砺前行上 实验室的灯火(1 / 2)

加入书签

上海水产大学的养殖实验基地,永远弥漫着一股潮湿的水汽和淡淡的鱼腥味,但这对于陈遇来说,却是最熟悉也最令人心安的味道。

三月中旬,天气渐暖,池塘里的冰早已化尽,各类养殖鱼种开始活跃起来。

而陈遇的生活重心,也几乎完全倾斜到了蒋教授提到的那个“经济鱼类幼苗开口饵料”

项目上。

项目本身并不宏大,是学校与地方一家水产养殖公司的合作,旨在提高某种经济鱼苗的早期成活率。

但对于陈遇而言,这却是他真正踏入科研实践的第一步,意义非凡。

他的工作是基础且繁琐的:配制不同配方的饵料、投喂、观察记录鱼苗的摄食行为、生长度、测量水质变化……日复一日,枯燥却至关重要。

实验室和养殖池成了他新的“钓点”

他不再是那个凭经验和感觉调配饵料的钓鱼爱好者,而是需要严格遵循实验方案,精确称量每一克原料,记录每一组数据的研究助手。

显微镜下的轮虫、水蚤等活体饵料,替代了过去的商品饵料;实验记录本上密密麻麻的数据和曲线,替代了钓鱼日志上的天气和钓获。

起初并不顺利。

他按照文献上的经典配方和自己的一些想法配制了几组饵料,但效果平平。

有的组别鱼苗生长缓慢,有的则出现消化不良甚至轻微死亡。

看着漂浮在水面、失去活力的细小鱼苗,陈遇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无措。

这与冰钓爆护的狂喜截然不同,科学研究的道路充满了未知和失败。

“怎么?受挫了?”

蒋教授某天傍晚来到实验室,看到正对着一堆数据皱眉苦思的陈遇,笑着问道。

陈遇抬起头,有些沮丧:“教授,我感觉我配的饵料还不如对照组的基础饲料……是不是我的思路完全错了?”

蒋教授拿起他的实验记录本翻了翻,摇摇头:“科研就是这样,九十九次失败,可能才换来一次成功。

失败的数据同样宝贵,它告诉你哪条路走不通。

关键是要学会从失败里分析原因。

是诱食性不够?营养不均衡?还是消化吸收出了问题?你的记录很详细,这就是好的开始。”

教授的话像一盏灯,驱散了他心头的迷雾。

是啊,钓鱼尚且需要不断调整,科研更是如此。

他不再纠结于一次的失败,而是静下心来,重新翻阅文献,比对数据,试图找出每个配方失败的关键点。

这个过程极其考验耐心和细心。

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待就是深夜,对着显微镜观察鱼苗的肠道内容物,或者一遍遍地核对着繁琐的数据。

台灯下,他的身影显得格外专注而执着。

有时赵强下晚自习回来,看到实验室还亮着灯,会溜达过来,塞给他一个热乎乎的包子:“老陈,还在跟鱼苗较劲呢?瞅你这劲头,比俺们那旮旯蹲冰洞还虔诚!”

陈遇接过包子,咬一口,含糊地道谢,眼睛却没离开显微镜:“不一样。

冰钓是等鱼上钩,这是在琢磨鱼到底想要啥。”

“得,你们文化人琢磨的事是高级。”

赵强挠挠头,“不过俺爹说了,养鱼跟钓鱼一个理,你得顺着鱼的性子来。

它啥时候想吃,想吃啥,都得摸准喽。”

这句朴素的“渔民哲学”

忽然点醒了陈遇。

他过于关注配方的成分和理论数据,是否忽略了鱼苗本身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环境下的“摄食意愿”

和“消化能力”

?他立刻重新调整思路,开始更细致地观察鱼苗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光照水温下的活跃度和索饵行为,并将这些行为学观察也纳入实验记录。

与此同时,他与北京、哈尔滨伙伴们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