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潮头竞渡(1 / 2)
五月的阳光透过梧桐树叶,在红星水库洒下斑驳金光。
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预选赛正在这里举行,来自全市三十多所中学的参赛队伍沿着湖岸排开,像一支支整装待的舰队。
紧张吗?莉莉调整着展台上的海报,小声问陈遇。
陈遇检查着碳纤维监测装置的最后一个接口:有点。
但更多是兴奋。
这是他们第一次正式参加省级比赛,展台上基于光学监测的碳纤维预氧化控制系统的标牌格外醒目。
不远处,王小虎正手忙脚乱地调试智能渔具管理系统,孙宇在核对数据图表,张伟则在做最后的程序测试。
毛蛋骑着摩托车穿梭在各个展位之间,像个战地记者般实时传递情报:
实验中学做了人工智能钓鱼预测系统!
一中弄了个太阳能自动投饵船!
还有个学校在做声纳探鱼器!
比赛哨声响起,评委们沿着湖岸开始巡视。
当来到3o6宿舍的展位时,几位专家立刻被碳纤维监测装置吸引。
中学生做碳纤维研究?一位白评委推推眼镜,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
陈遇深吸一口气,开始演示:我们通过光学监测预氧化过程,动态调整温度曲线
孙宇配合着展示数据图表:实验表明,这种方法能使纤维取向度提高。
张伟调出实时模拟程序:这是基于热力学方程建立的预测模型。
评委们交换着惊讶的眼神。
突然,一个尖锐的声音插进来:请问你们考虑过成本问题吗?
提问的是个戴金丝眼镜的评委:这套系统造价多少?什么时候能投入实用?
王小虎顿时语塞,陈遇却从容应答:目前是实验阶段,但我们正在开简化版本。
更重要的是,他指着装置,这项技术解决的是卡脖子问题。
中午休赛时,风云突变。
组委会突然宣布增加实操环节:各队要用自己的系统现场钓鱼并收集数据!
这不公平!
王小虎跳起来,我们做的是材料研究,不是钓鱼工具!
张伟已经打开电脑:等等我们的监测系统可以改装成浮漂信号分析仪!
孙宇立即计算可行性:需要调整光学传感器的焦距和采样频率
整个午休时间,3o6宿舍全员投入改装。
其他队伍都在整理渔具,只有他们在疯狂调试设备。
毛蛋从技校借来工具,莉莉帮忙翻译英文说明书,连裁判都好奇地过来围观。
下午的实操环节开始。
其他队伍的自动钓竿、智能饵料纷纷亮相,而陈遇他们只搬来那个看起来像显微镜的装置。
他们要用实验室设备钓鱼?观众席响起窃窃私语。
陈遇不慌不忙地将传感器对准浮漂:我们监测的不是鱼,是鱼吃饵时浮漂的微小运动。
奇迹生了!
当其他队伍还在凭经验调漂时,张伟的电脑已经生成出精确的浮漂运动图谱:现在水深23米,建议调5钓3!
孙宇看着数据流:检测到轻微走水,建议加大铅重o2克!
更神奇的是,系统居然能通过浮漂振动模式判断鱼种:当前鱼口轻滑,疑似鲫鱼,建议改用拉饵!
裁判们纷纷围过来观看。
一条半斤重的鲫鱼上钩时,电脑同步显示出了完整的吃饵曲线图!
这哪是钓鱼,一位裁判惊叹,这是在解构钓鱼啊!
然而比赛结束前半小时,意外生——暴雨突至!
大部分电子设备纷纷失灵,只有3o6宿舍的设备还在正常工作。
防水外壳立功了!
王小虎欢呼。
这是他们用废旧鱼竿改造的外壳。
但更大的危机接踵而至:暴雨导致水位上涨,鱼情突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