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碳索之路(2 / 3)

加入书签

睛里有血丝,但亮得吓人,“我去技校找你,你们有机床,有老师傅,总能找到办法!”

技校实训车间里,老师傅听着两个少年的问题直挠头:“碳纤维?那得用特种机床!

我们这普通车床精度不够。”

但老师傅还是被他们的热情打动,找来一本《精密机械设计》:“要先懂机械原理,才能搞设备改造。”

转折生在一周后。

毛卫国带来一位客人——材料所退休工程师老周。

老人看着陈遇整理的笔记,惊讶不已:“这些都是你自学的?”

陈遇不好意思地点头:“很多看不懂……特别是温度控制部分。”

老周笑了:“不懂就问,这才是搞科研的态度。”

他在纸上画了个简易流程图:“碳纤维生产分三步:原丝制备、预氧化、碳化。

最难的是预氧化阶段,温度控制决定成败。”

他忽然压低声音:“其实有个土办法——用热电偶矩阵监测温度场,再用pid算法动态补偿。

这个思路日本人用过,但我们一直没突破……”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陈遇突然想起前世参观过的一家小钓具厂,老师傅曾用红外测温枪调试烤箱温度!

“周工!”

他激动地跳起来,“如果用非接触式测温,配合可移动加热单元,是不是能解决温度场不均问题?”

老周震惊地推眼镜:“这思路……你从哪想出来的?”

夜深的技校实验室,两个少年对着一台旧电炉改造的预氧化装置。

毛蛋调整着热电偶位置:“表弟,这能行吗?最高才3oo度。”

“先试预氧化阶段。”

陈遇记录着温度数据,“周工说了,这步最关键。”

实验做到第三晚,意外生了。

当温度升至25o度时,聚丙烯腈原丝突然释放出刺鼻气体!

“快关电源!”

毛蛋捂着鼻子冲过去拉闸,“这气味不对!”

后来才知道,那是剧毒氰化氢。

幸亏实验室通风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这次失败让陈遇清醒了许多。

“我太急了,”

他对毛蛋说,“连材料特性都没摸清就瞎搞。”

毛蛋心有余悸:“要不……先从理论学起?我帮你找技校的教材。”

从此,陈遇放慢脚步。

他老老实实从《有机化学》开始学起,每周去找老周请教一次。

慢慢地,他明白了碳化温度曲线的重要性,理解了张力控制的原理,虽然还是不会计算具体参数,但至少知道了方向。

九月的一个午后,陈遇在图书馆有了意外现——某本英文期刊的角落里,有篇关于碳纤维表面处理的论文,作者竟是中国人!

“大连物化所……”

他默念着这个名字,鼓起勇气写了第一封求助信。

信寄出后石沉大海。

就在陈遇几乎放弃时,十月的一天,学校传达室突然有他的挂号信。

牛皮纸信封上印着“中国科学院”

字样。

教导主任亲自把信送进教室:“陈遇同学,有你的公函。”

全班注视下,陈遇颤抖着拆开信封。

三页信纸上,除了礼貌性的鼓励,还附了份公开资料目录。

末尾写道:

“同学若有志于此,当夯实数理基础。

附高考必读书目,望勤勉。”

当晚,陈遇把信小心收进抽屉。

他明白了一个道理:重生不是万能钥匙,知识还是要一步步学。

碳纤维之路很长,但他才初二,还有时间。

月光下,他在日记本上写道:

“今日方知学问之深。

碳布一事,非一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