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纸上的代码与无声的友谊(1 / 3)

加入书签

国庆假期的欢腾气息被返校的铃声悄然驱散。

陈遇提着行李回到3o6宿舍时,里面正是一片假期归来的忙乱与喧闹。

“哎哟,我们的钓鱼冠军回来了!”

大嗓门的王小虎正挥舞着一包家里带来的卤味,“快!

分赃分赃!

听说你把表哥打得落花流水?必须详细招来!”

他性格热情外向,是宿舍里的气氛担当。

对床的孙宇推了推眼镜,从一本厚厚的英汉大词典里抬起头,温和地笑道:“回来了?看你这精气神,假期过得肯定很充实。”

“侥幸赢了。”

陈遇笑着将母亲准备的鱼干和酱菜拿出来分享,宿舍里顿时响起一片欢呼。

他的目光却下意识地寻找,最终落在了靠窗书桌前的那个身影上。

那是张伟。

与宿舍里其他人的闹腾格格不入,他正襟危坐,台灯洒下柔和的光圈,将他完全笼罩。

他面前没有电脑,只有几本摊开的编程书和厚厚的笔记本。

他眉头微蹙,右手握笔,正在笔记本上飞快地书写着什么,笔尖划过纸张出沙沙的轻响,那专注的神情,仿佛正在完成一件极其精密的艺术品。

陈遇想起,张伟家庭条件不错,是宿舍里唯一一个谈论起“电脑”

、“编程”

这些新鲜词汇的人。

但他家在城南,只有周末才能回去,宿舍里自然不可能有电脑。

于是,周一到周五的夜晚,他便是这副模样——沉浸在没有机器的代码世界里。

“别瞅了,咱‘张大程序员’正进行脑内编译呢!”

王小虎凑过来,压低声音调侃道,语气里却没有恶意,只是觉得新奇,“他说那是在写什么‘流程图’和‘伪代码’。

好家伙,没有电脑也能编程,我还是头回见!”

陈遇点点头,心中了然。

这是一种更为刻苦的学习方式,将所有思考和解构的过程落在纸上,等待周末那短暂的上级调试时间。

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严谨的逻辑。

就在这时,张伟的笔尖停住了。

他反复看着刚刚写下的一行流程,眉头越皱越紧,然后用笔重重地划掉,出烦躁的“啧”

的一声。

他往后一靠,靠在椅背上,盯着天花板,眼神里充满了困惑与挫败。

“又卡住了?”

陈遇拿着酱菜走过去,轻轻放在他桌角,“家里带的,尝尝。”

张伟猛地回神,看到是陈遇,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谢谢啊。”

他揉了揉酸的眼睛,“唉,一个循环嵌套的逻辑,总觉得哪里不对,纸上推演了好几遍,结果都不对劲。

就怕周末回去一上机,全是error(错误)。”

他的语气里带着一种孤独摸索的焦虑。

这种痛苦,陈遇在调试钓组、反复尝试解读浮漂语言时也深刻体会过。

“我看不懂这些,”

陈遇坦诚地说,目光扫过那些充满箭头、方框和英文字母的图纸,“不过,逻辑的东西,有时候自己闷头想容易钻牛角尖。

要不,你给我讲讲?就当你是在教一个完全不懂的学生,把思路理一遍,说不定自己就现问题了。”

张伟惊讶地看向陈遇。

宿舍里其他人对他的“爱好”

大多抱以善意的玩笑或者不解的旁观,从未有人如此主动且认真地提出要“听听”

这种尊重和理解,让他心头一暖。

“真的?你……你想听?”

他有些不确定。

“当然,”

陈遇拉过凳子坐下,“说不定我还能从外行的角度提个傻问题,正好点醒你呢?”

张伟不再犹豫,仿佛找到了一个难得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