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给我鞠躬我慌得一批(1 / 3)

加入书签

国家级金奖的荣誉,就像一场十二级台风,一夜之间彻底改变了孙连城在舆论中的形象。

之前骂他最狠的几家主流媒体,第二天齐刷刷调转枪口。

那变脸度,让孙连城怀疑这些编辑都练过川剧。

《前线》表评论员文章,标题赫然写着《为“孙连城式”

想象力喝彩》。

文章盛赞孙连城同志“打破思想禁锢,以凡勇气和智慧探索国企改革无人区,这种敢于向旧体制挑战的精神,值得所有干部学习。”

孙连城看到这里,差点把茶水喷出来。

他记得清清楚楚,一个月前这家媒体还在头版头条把他批得体无完肤,说他是“不务正业的典型”

《经济观察报》刊了王庚院士的独家专访。

王院士对孙连城的方案不吝赞美,称其为“管理哲学的伟大尝试”

,并断言“提出这个方案的人,一定有着极为深邃的哲学思想和宏大的世界观。”

孙连城忍不住苦笑。

如果王院士知道这个方案其实是他为了“作死”

胡编乱造出来的,不知道会是什么表情。

一时间,孙连城从“宇宙书记”

这个略带嘲讽的绰号,一跃成为“最具想象力的改革家”

、“思想先行者”

、“新时代理论创新者”

他之前在各种场合说过的关于宇宙、星辰的“胡言乱语”

,被各路专家学者翻出来,进行了全新的高大上解读。

“我们的烦恼在宇宙面前不过是一粒尘埃——这体现了孙连城同志脱的个人得失观,只有拥有这种格局,才能真正做到心底无私,一心为公!”

某知名专家如是说。

“仰望星空,才能看清脚下的路——这说明孙连城同志始终在进行更高维度的战略思考,他不是不看重眼前的苟且,而是在为诗和远方谋篇布局!”

一位哲学教授在电视访谈中激动表示。

甚至连他那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也被解读为“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信念的坚持”

孙连城看着这些报道,头皮麻,浑身起鸡皮疙瘩。

他现自己以前为了摸鱼说的每一句屁话,现在都成了闪闪光的至理名言,被镶上金边,挂在理论的圣殿上。

这种感觉,就像看着别人把自己随手扔掉的垃圾当成稀世珍宝供奉起来,既荒诞又恐怖。

最让他哭笑不得的,是当初那篇把他骂火的报道。

那个叫吴迪的记者,连夜写了一篇“反转”

文章。

标题更加耸人听闻——《我错了,我们都错了——重新认识改革家孙连城》。

文章里,吴迪痛心疾地“忏悔”

自己当初的“浅薄”

和“有眼不识泰山”

说自己只看到了方案的表象,却没有理解其深刻内涵。

然后话锋一转,把自己从批评者巧妙塑造成最早现这颗“蒙尘明珠”

的伯乐。

他说自己当初写那篇报道,就是为了“引起更广泛的讨论”

,是为了“让真理越辩越明”

孙连城看着这篇文章,胃里翻江倒海,差点当场吐出来。

他算是见识到了什么叫文人的无耻,什么叫睁眼说瞎话的最高境界。

这些媒体人的脸皮厚度,估计能直接用来做防弹衣了。

然而,这些都还只是开胃小菜。

真正让他崩溃的事情,很快就来了。

这天下午,市委书记叶重的秘书亲自过来,请他去叶书记办公室一趟。

那个平时见了他都爱理不理的秘书,现在说话的语气恭敬得让孙连城都有些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