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汉明帝(1 / 2)
不敬沉吟片刻,又试着问道:“既然公子知晓这大雾的来历,不知可曾听说过那把短剑的出处?”
王恢闻言一怔,随即笑道:“大师莫非疑心此次大雾与那短剑有关?依在下之见,恐怕未必。”
不敬追问道:“何以见得?”
王恢感慨道:“方才也曾提及,自那事后,不但白马寺觉察到这个同根同源的存在,派遣众多高僧入驻护持,就连朝廷也特地派了官兵驻守。
摩法兰寺一夕之间,竟成了五台山最具势力的寺院。
原本声名不显的智信主持,更被敕封为正三品神僧,地位仅次于显通寺主持。
寺院更是大肆扩建,前不久在下前去拜访时,早已不见当年简陋模样了。”
不敬颔道:“这也难怪。
朝廷既知此事,断无坐视不理之理。
而白马寺作为中土佛教之源,自然也不容同根同源的摩法兰寺有所闪失。”
王恢击节赞道:“正是此理!
所以在下虽也曾好奇探问过那短剑的来历,智信主持也如实相告,但要说邙山这大雾是那短剑所致,恐怕不大可能。”
不敬明知道不可能,还是忍不住问道:“莫非那宝物已上交朝廷?”
王恢摇头笑道:“怎么可能?朝廷虽对各派管辖甚严,课以重税,却从不强行索要各派宝物。
其中缘由,大师想必也明白。”
不敬会意道:“维稳?”
王恢正色道:“不错。
对朝廷而言,稳定重于一切。
若摩法兰寺无力守护短剑,以致引风波,朝廷自当介入。
但如今他们将短剑供奉得宜,守卫森严,朝廷又何必多此一举?”
不敬终于还是道:“却不知那短剑究竟是何来历?”
王恢肃容道:“此剑确是一件圣物,与佛教渊源极深,却非那索南上师所说的黄教圣物,而是货真价实的摩法兰寺镇寺之宝。
当年迦摄摩腾与竺法兰二位高僧译经完毕后,为弘传佛法,游历中原,最终在五台山落脚,创立摩法兰宗。
迦摄摩腾随身佩戴的短剑代代相传,便是此剑。”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几分:“此剑来历确实惊人,乃是汉明帝亲手赠予迦摄摩腾的。
其中具体缘由如今已不可考,但这短剑的来历,却是毋庸置疑的。”
不敬喃喃道:“汉明帝……”
他忽然展颜一笑,袖袍轻拂道:“也难怪那索南上师会认定此剑妖异。
他自西域远来,终究是客,未必懂得中原三教九流盘根错节的渊源。”
王恢闻言一怔,眼中闪过诧异之色,不由倾身问道:“大师此言何意?莫非这佛门短剑,竟与三教九流有什么牵扯?”
不敬不答反问:“下九流众说纷纭,暂且不论。
但那三教——王公子博闻强识,可知究竟是何所指?”
王恢朗声道:“儒、释、道三教鼎立,这是天下皆知的事。”
不敬眺向远方目光深邃道:“公子可知儒家何以能位列三教之?”
王恢不假思索道:“北周武帝曾召集群臣与沙门道士共辩三教,最终定下儒教在先,道教次之,佛教在后的次序。
自此三教并称,便是儒、道、佛三家。”
不敬再度颔道:“此说固然不错,却未尽其详。”
他轻转手中念珠,“公子当知儒家尚礼,盖因儒家本出自周礼,最早的儒者实为执掌祭祀的礼官。
及至汉朝,儒家渐兴一脉,将先贤典籍奉为经文,谶纬之说由此大盛。”
不敬又见王恢面露困惑,续道:“光武帝应谶纬之兆中兴汉室,谶纬遂成朝堂显学。
明帝承此遗风,自然深研此道。
那柄短剑若真是明帝所赠,恐怕非是佛门圣物,而是蕴藏着儒家谶纬秘术的圣物。”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