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探寻(1 / 2)

加入书签

借着答话之机,不敬亦凝神细观这位主动攀谈的僧人。

乍见之下,其人立于晨光梵音之中,一身清秀澄澈,竟似未经尘俗沾染。

眉目疏朗开阔,眼尾微垂,线条柔和温润,鼻梁挺直却无锋棱,唇色浅淡而轮廓分明,连那下颌的线条亦带着几分温雅的弧度。

初初望去,只道是位二十出头的年轻比丘,通体透着一股未经世事磋磨的天然净澈。

然而凝目再观,岁月悄然沉淀的痕迹便渐渐浮现。

他眼角压着几道极浅淡的细纹,非是风霜刻凿的深痕,倒似被晨间薄雾悄然浸润而出。

最是那双眸子不同寻常,寻常少年僧人眼中,是跳脱灵动的光;而他的眼底,却是光沉淀之后的静,仿佛深潭涵映着亘古星辰,目光流转间,分明蕴藏着年逾不惑之人方能有的沉稳与洞明。

其人身上那件灰布僧袍,已是洗得白,领口袖口处磨出了细软的毛边,寻常到了极点。

可偏偏被他穿着,便撑出一股周正庄严的气。

举手投足间,腕骨线条分明却不嶙峋,指尖轻轻提起,如拈菩提。

那份骨子里透出的贵气,绝非金银珠玉所能堆砌,更似一方深藏于旧年侯门庭院、包裹在粗布之下的荆山璞玉,纵使尘封土掩,也难掩其内蕴的温润光华。

不敬心中澄明,眼前这位僧人的来历根底,他已然猜到了七八分。

只是,对方为何主动前来搭话?此中缘由,尚需推敲。

那僧人听得不敬反问,面上没有任何声色,只是用温润却不容置疑的语气道:“阿弥陀佛。

这天下释门,虽枝叶繁茂,然人丁最盛者,莫过于莲宗与禅宗。

莲宗弟子,入门之际虽有良莠不齐,然其持戒精严,最重规矩方圆,断不会如小和尚方才那般,于寺前吟哦不合时宜之句,更遑论随之失笑。

此乃其一。”

他目光落在不敬身上,虽然平和,却自带威严气度,显然久居上位,纵然他愿意平易近人,其他人也只当是对下属的关怀,久而久之养成的习惯,怕是不遭大变,改不遭遇大的变故改不过来。

只听他继续道:“至于禅宗一脉,自六祖大开顿悟法门以来,气象万千。

然则不知从何时起,不论南顿北渐,抑或少林根本,总不免生出些修持‘狂禅’的异数。

此辈中人,行事往往不拘常理,甚或呵佛骂祖,放浪形骸,自以为此等行径,方是契合‘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之真意,方能显其然彻悟。

仿佛不如此,便不足以彰其对佛法的独到见解。”

僧人看向白马寺的匾额,叹了口气,似乎如此之僧人让他头痛不已,复又看向不敬。

“师弟你方才寺前吟诗,继而拊掌而笑,那份率性不拘,乃至对周遭庄严略显微妙的疏离之态,落在老衲眼中,便不由得生出几分狂禅的神韵。

是以老衲方才才有此一问,想探一探师弟是否亦是此道中人。”

不敬面上依旧如古井无波,心中却是一沉。

那些所谓的“狂禅”

之辈,在他看来,不过是些走火入魔、哗众取宠的末流人物。

个个嘴上说着视规矩如无物,行事乖张,真要是遇到事了,还拉出整个佛门清誉为他垫背,要是没有这些人,禅宗弟子声望还能更好些。

偏偏其中偶有一二悟性奇高者,如那早已作古的禅宗五十祖道济禅师,于此道上确有过人之处。

然则道济禅师行事疯癫,看似不羁,实则悲心彻骨,游戏三昧,其深心岂是凡俗能窥?更遑论道济禅师与他天台宗国清寺之间那段牵扯甚深,不足为外人道的渊源,更是复杂难言。

这老和尚方才那番话,明着是评点禅宗流弊,暗地里却将“狂禅”

的帽子扣在自己头上,最后那句“探一探师弟是否亦是此道中人”

,无异于指着和尚骂秃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