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慈庵(1 / 2)
玉簟秋深深吸了一口气,如同吞下了一枚苦胆,强行将那翻江倒海般的怒意与憋屈压在心底。
她脸上那副标志性的、甜美得近乎无懈可击的笑容,又一次挂在了脸上。
一旁的不敬看得分明,心中了然:这笑容,便是她最坚固的盔甲,最得体的伪装。
唯有在这层看似无害,甚至讨喜的笑容笼罩之下,她才能如鱼得水,或真或假,或虚或实地道出那些不便明言之事。
玉簟秋的声音再度响起,依旧带着那份刻意营造的柔婉,却已掩不住内里的锋芒。
“刘公子学究天人,博览群书;不敬大师佛法通明,洞察世情。
二位皆是饱读诗书、通晓古今的俊杰,想必对于这秦楼楚馆、勾栏瓦舍之中,千百年来香火不断、供奉于隐秘之处的那位祖师爷的尊讳与事迹了然于胸吧?”
刘惑目光微凝,接口道:
“管夷吾之大名,如雷贯耳,刘某自然知晓。
其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乃是不世出的奇才。”
玉簟秋闻言,笑容更深了几分。
“公子既知管子,想必也知晓这青楼行当,自其创‘女闾’之日起,便不仅仅是个寻欢作乐的风月场。
它更是这世间消息流转、情报汇集最是灵通之地。
公子试想,人在何处最为松懈?无外乎高卧云床、温柔乡里!
彼时神思不属,口风难紧。”
她脸上笑容渐淡,本来看着刘惑的眼睛却飘忽起来,最终视线投向了窗外。
“当年管夷吾有多少分化敌国、瓦解其志的奇谋妙策,那些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流言蜚语,最初便是从他为吸引四方商贾、聚敛财货而设立的官家青楼之中,如同瘟疫般悄然散播出去的。
又有多少关乎敌国军情、朝堂动向的绝密情报,便是从这莺歌燕舞、醉生梦死的温柔陷阱里,被不动声色地攫取、传递?此中玄机,恐怕连管子本人,也难以尽数言说了!”
刘惑听罢,不由得喟然长叹。
“管子虽出身商贾,然其治国理政之才,实乃法家一脉之翘楚!
其《管子》一书,包罗万象,便是儒家圣贤,亦多有借鉴之处。
只可惜其为人臣之道,对主上未免过于纵容逢迎。
致使齐桓公晚年昏聩,忠言逆耳,终至霸业倾颓。
其行事手段,也确然深合法家‘为尊者用,不择手段’之精髓,有些地方……终究是过于阴鸷下作,难登大雅之堂。”
玉簟秋心中对刘惑这番鞭辟入里的评价暗暗点头,此乃千古公论。
但她面上却丝毫不能表露,只能顺着自己的话题继续深入,
“公子高见。
然则自管子开此先河,这青楼之地,便如同被打上了烙印,天生便与刺探消息、传递情报脱不开干系。
无论它是官家所设,抑或是豪门私产,亦或是江湖帮会暗中经营只要挂着秦楼楚馆的招牌,其内便没有绝对的秘密!
区别只在于……”
她眼波流转,带着一种看透世情的锐利与狡黠。
“只看那座上宾客,是否愿意,又是否出得起那份买下‘秘密’的价钱!”
刘惑微微颔,深以为然。
“姑娘此言,道破天机。
只可惜,世人多被这表面的风月繁华所迷,只道是销金窟、温柔乡,却不知其中暗藏玄机。
在此间高谈阔论、泄露机要者,比比皆是,如同灯下之蛾,浑然不觉。”
玉簟秋闻言,不由嗤笑一声。
“这事儿啊,本就是知道的人浑不在意,而在意的人却又懵然不知。
不过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罢了,又有何值得大惊小怪?”
刘惑听闻此言脸上的笑容收敛,忽然低声道:“姑娘你,便是那位杧慧大师座下,执掌这洛阳城中无形耳目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