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杧慧(1 / 2)
韩廷这番声嘶力竭、饱含信仰激情的辩护,虽未能打消刘惑心头的疑虑,却也让他对这杧慧方丈在洛阳地面上的显赫声望有了直观认识。
能让漕帮帮主韩霸都奉若神明的人物,其影响力确实非同凡响。
只是,刘惑心中仍有不解。
他自幼生长于江南,见惯了国清寺、金山寺、灵隐寺的香火鼎盛,更熟知嵩山少林的赫赫威名。
这洛阳白马寺,他只知道是“释源祖庭”
,佛法东传的第一站,地位尊崇无比,可若论及在江湖上的势力与威望,似乎远不及执武林牛耳的少林派。
缘何韩廷这位漕帮少主,听闻霍刚指认杧慧,竟会激动到近乎失态,仿佛心中神像被亵渎?
他将探寻的目光投向不敬:“大师,这白马寺……于江湖之中,究竟有何说法?能让韩公子如此……嗯,心折?”
此刻的不敬,反而最能理解韩廷那近乎癫狂的激动。
他双手合十,眼帘微垂,将缘由徐徐道来。
“阿弥陀佛。
刘施主有所不知。
据史载,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夜梦金人,身高丈六,项佩日光,飞行殿庭。
帝问群臣,有通人傅毅奏曰:‘臣闻西方有神,其名曰佛。
’帝遂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一十八人,出使西域,访求佛法。”
不敬的声音平和悠远,仿佛将众人带回了千年之前。
“永平十年,蔡愔一行,于大月氏国遇中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
二僧感其诚,遂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随汉使东归洛阳。
初居鸿胪寺,然鸿胪乃接待四方宾客之所,非僧伽久居之地。
次年,明帝敕令于洛阳城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精舍,为安置天竺圣僧、供养佛宝之所。
因白马驮经之功,敕名‘白马寺’。
此乃中土第一座敕建官寺,开华夏梵刹之先河,尊为‘释源’、‘祖庭’,实至名归。
天下佛门弟子,无论南北宗派,凡至洛阳者,无不心怀虔敬,必当登临祖庭,顶礼参拜。
小僧此行,亦存此心。”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犹自愤愤不平的韩廷,继续道:“至于韩施主所言,杧慧方丈精擅讲诵之《四十二章经》。
此经来历亦非凡。
它并非一部完整译出的佛典,实乃摄摩腾与竺法兰二位尊者,于白马寺中,择《杂阿含经》与《中阿含经》之精要,并融摄部分儒家《孝经》之义理,编译而成,共分四十二章节。
其文虽简,其义却深,更兼其乃中土译传之第一部佛经,意义非凡,如同佛法东渐之第一缕晨曦。
其地位之崇高,于佛门之中,不啻圭臬。
杧慧方丈能将其讲得天花乱坠,引人入胜,足见其佛法造诣精深,辩才无碍。”
刘惑眨了眨眼,不敬这番引经据典、追根溯源的解说,确实将白马寺那“释源祖庭”
的宗教与文化地位讲得透彻无比,也解释了韩廷乃至整个漕帮为何对其如此尊崇。
然而刘惑心中疑惑却更甚,他深知宗教的崇高地位,在绝对的世俗权力面前,往往脆弱不堪。
白马寺地位再尊崇,终究是“寺”
。
历朝历代,“法难”
一起,管你什么祖庭释源,敕令一下,顷刻间便是庙宇倾颓,僧众星散,该闭门谢客就得闭门,该还俗归家就得还俗!
强如少林,亦需在朝廷军威与赋税铁律面前低头俯。
一个寺庙的方丈,即便声望再隆,讲经讲得天花乱坠,他又凭什么能拥有霍刚口中那等凌驾于官府、掌控整个洛阳地下秩序的滔天权势?这根本是悖逆了庙堂与江湖、神权与世俗之间那根深蒂固的势力分野!
光凭一个“释源祖庭”
主持的身份,绝无可能做到霍刚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