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浓雾忽起(1 / 2)
面对刘惑那充满试探与戏谑的目光,不敬和尚心中倒未起太大波澜。
他略一沉吟,便已了然允行师兄的用意。
此事在他眼中,并非什么了不得的麻烦。
想来天台宗在京城必有根基,此番恩科之争,宗内想必早有安排。
允行师兄令自己北上赴考,最大的意图,恐怕并非真指望自己蟾宫折桂,扬名立万,而是借此机会,让自己这个偏居东南一隅的“讲经僧”
,去见见京华风物,与宗内那些早已在京师经营的同门师兄弟混个脸熟,结些善缘。
师兄深知自己性子疏淡,不喜争斗,故而未曾多言,以免平添压力。
既无期望,自然也就无需多言。
他抬眼看向刘惑那张写满“快来看热闹”
的古怪笑脸,不由得在心底低低叹了口气。
这位刘施主,为人古道热肠,胸中自有一股侠义之气,平日里行事也算稳重可靠。
更奇的是,他口中时常会蹦出些惊才绝艳的诗句,意境深远,气象万千,一听便知绝非此子自身阅历能作,偏偏自己又从未在经卷典籍中见过。
只是,此子性情中藏着一股难言的顽劣,平日里深藏不露,可一旦触及他感兴趣的事,尤其是这等牵扯佛门秘辛、朝堂动向的“地道”
消息,便如同顽童得了新奇玩物,那股子刨根问底、唯恐天下不乱的劲头就再也按捺不住,总想搅动一番风雨才肯罢休。
刘惑见不敬沉默不语,脸上神色变幻不定,只道他真被自己方才那番话戳中了心事,越觉得有趣,又凑近几分追问道:“大师,可是被小生说中了关窍,一时……为难了?”
不敬和尚闻言,缓缓摇头,唇边逸出一丝带着几分苦涩与自嘲的叹息,目光投向跳跃的篝火深处,仿佛要看透那明灭不定的火焰:
“阿弥陀佛。
天下佛门英才辈出,犹如恒河沙数,小僧微末之身,又算得了什么?且不说那些隐世不出的奇才,单是已知的几位俊杰,便已令人高山仰止。”
他屈指数来,声音沉静,却字字清晰:
“藏传密宗萨迦派(花教)此代传人丹增诺布,此刻正在中土游历。
此子未及而立之年,竟已参透‘道果法’第二重境界‘断我执’!
此等成就,自萨迦第五代祖师八思巴以下,两百余年间再无第二人,已被花教视为中兴之望。”
“再有那少林净信禅师,年方二十八,便已悟得‘当行则行,当止则止’的真如妙境,圆融无碍。
其慧根之深,悟性之高,已被禅宗内部‘五家七宗’共推为未来承继衣钵、领袖群伦的祖师人选。”
“其余各宗各派,诸如华严、法相、净土……亦皆有惊才绝艳之弟子摩拳擦掌,欲在此次恩科中一展锋芒。
各家法门博大精深,传承玄奥,所遣弟子无不是一时之选,身负绝学。”
他收回目光,看向刘惑,语气愈淡然。
“与这些真正的人中之龙、佛门麟凤相较,小僧这点浅薄道行,不过萤火之于皓月,溪流之于沧海,实在不足挂齿。”
刘惑听他如此自贬,颇不以为然,嚷道:“大师何须妄自菲薄?依我看,大师你行事果断,见识不凡,比那些只会枯坐蒲团、死念经文的呆和尚强出百倍!
说不得此番北上,便是大师你潜龙出渊,一举夺魁,名动京华之时!”
不敬见刘惑说得兴起,眼中尽是毫无保留的信赖与推崇,知他性子如此,也不忍拂其好意,只得双手合十,唇角牵起一丝无奈而温和的浅笑道:“阿弥陀佛。
若真有那一日……便全赖刘施主今日这番金口玉言了。”
他二人内功修为皆已登堂入室,颇为不俗。
寻常人赶路一日需得整夜安眠方能恢复精神,于他二人而言,只需盘膝运功一个时辰,便能神完气足,祛除疲乏。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