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天台山门(1 / 2)

加入书签

路再难行,终有尽头。

前方,国清寺那庄严肃穆的山门,已巍然矗立于苍翠山色之间。

不敬望着这千年古刹,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复杂情绪。

身旁,允行大师的弟子匀令正带着难以掩饰的自豪,向他介绍这座天台宗祖庭的恢宏气象:

“师叔请看,我寺依山就势,按四条南北轴线精心布列,殿宇重重,楼阁连云,总计六百余间!

共分五条纵轴线。

其中,正中轴线由南而北,依次为弥勒殿、雨花殿、大雄宝殿、药师殿、观音殿,气度森严,层层递进,直指佛国深处。”

匀令如数家珍,指向两侧:“其余轴线,环绕分布着放生池、钟鼓楼、聚贤堂、方丈楼、三圣殿、妙法堂、伽蓝殿、罗汉堂,各具妙用。

尤其那大雄宝殿之内,正中供奉着铜铸鎏金的释迦牟尼坐像,宝相庄严,令人望而生敬。

像后壁塑,更有以观音菩萨为中心的‘慈航普渡’群塑,栩栩如生。

殿侧两厢,则是十八尊以珍稀楠木精雕而成的罗汉坐像,法相各异,尽显神通。”

他目光又投向山门之外:“山门之前,亦非寻常。

隋塔巍巍,寒拾亭古朴,‘教观总持’照壁庄严矗立,丰干桥横跨清溪,更有古刹照壁拱卫山门。

寺后摩崖之上,更有柳公权公亲笔所题‘大中国清之寺’六个擘窠大字,历经风雨,字迹遒劲如龙,乃是我寺千年传承的见证!”

这般气象磅礴,殿宇连绵,金碧辉映,确实足以令任何天台弟子心生豪情。

允行大师此次并未出言制止匀令的夸耀,或许正因这国清寺作为天台祖庭,地位尊崇非同一般。

历朝历代,寺中高僧常奉召入京,为皇亲国戚乃至帝王讲经说法,所受皇家赏赐自然丰厚无匹。

加之此地虽处深山,却名动天下,四方香客慕名而来,常年络绎不绝,供奉的香火钱更是堆积如山。

如此天时地利人和,方造就了这山门广大、殿宇如云的非凡格局。

然而,这浩大的规模与鼎盛的香火,却也带来一丝微妙的“烦恼”

为了在这繁华之中守住一片真正的清修净土,寺内不得不做出特殊安排:将那些矢志苦修、追求心性澄明的弟子,安置在半山腰更为僻静清幽的老寺旧址之中,远离尘嚣,专心办道。

而将初入佛门、六根尚未完全清净的新进弟子,则安排在山下这片庞大的建筑群落之中,负责迎来送往、洒扫庭除、斋堂炊爨等日常俗务。

入了那气象庄严的山门,允行大师便与众弟子停下脚步。

大师对不敬合十道:“师弟一路辛苦,且先随知客安顿歇息,稍作游览。

寺中俗务繁多,老衲尚需处置,晚些时候再与师弟叙话。”

众弟子也纷纷向不敬这位年轻的“师叔”

行礼告退,各自散去,回归其职司所在。

一时间,方才还略显喧嚣的山门广场,复归了千年古刹应有的肃穆与宁静。

只留下两位身着整洁僧衣、神态谦和恭谨的知客僧人,垂手侍立一旁。

其中一位年长者上前一步,对着不敬与刘惑合十行礼,声音清朗而温和:“不敬师叔,刘施主,小僧奉方丈法旨,引领二位参观宝刹,并安置歇息之处。

请随小僧来。”

不敬亦合十还礼:“有劳二位师侄了。”

刘惑则好奇地打量着四周宏伟的殿宇和森森古柏,只觉眼睛都有些不够用了,他以前也不是没来过,只是那时是以香客的身份哪能随便走动?此刻有机会好好游览,连忙点头:“好好好,有劳小师父了!”

这一番游览,穿殿过堂,瞻仰古迹,耗费了不少时辰。

日头已然偏西,佛塔投下长长的影子。

行至一处岔路,引路的知客僧停下脚步,对刘惑合十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