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黄巾秘法(1 / 2)

加入书签

不敬心中暗叹,自己话已至此,几乎已将答案和盘托出。

然而清品脸上却依旧是一片空茫懵懂,仿佛隔着一层无形的壁障,难以触及那近在咫尺的真相,又好似整个人从来没有被知识污染过。

不敬只得耐下性子,再将那关键线索往前推进一步。

只听他悠悠说道:“道友须知,这些事……甚至生在全真教立道开山之前!

彼时,道教符箓一脉,尚未施行后世那等品阶森严、统御有序的道官制度……”

他刻意顿了顿,等清品稍稍消化他的话,才一字一句清晰地道出那早已湮灭在历史尘埃中的古制:“而是‘祭酒制’这统摄一方信众之制!”

不敬本以为方才那番言语已是点到即止,给足了清品台阶,只盼他能顺着祭酒制,自行摸索回那被岁月洪流冲刷掩埋的真相。

孰料清品那双澄澈的眼中,依旧是茫然不觉,毫无头绪。

他转念一想,倒也释然几分。

此等关乎宗门清誉、堪称不传之秘的自家污点,历代编纂典籍时,自然要春秋笔法,能省则省,能隐则隐。

谁又肯将这等自揭疮疤、徒惹非议的往事,详详细细、白纸黑字地流传后世?反倒是那死对头家的糗事丑闻、阴私勾当,才值得浓墨重彩,大书特书,既可警醒后人,亦能稍显己方之“正大光明”

这道理,放之佛道两家,乃至江湖庙堂,皆然。

便如他佛门自家那浩如烟海的藏经阁中,对那令沙门蒙尘、几遭灭顶之灾的“三武一宗”

四次法难缘何而起,以及那曾席卷半壁江山、险些倾覆王朝的“大乘教造反”

,是如何借大乘之名行杀道之实,记载亦是语焉不详,讳莫如深。

不敬当年若非心怀执念,舍了后院的经卷,转而通过师父求助于那些秉笔直书、不避权贵的史官,焉能窥见那血火交织的历史真相?

不敬心知再作隐晦已是徒然,索性摒去婉转,单刀直入道:“道友!

当年道门行祭酒制,其根本在于‘立治置职’四字!

道官祭酒,非仅为诵经讲法之师,实乃统领一方信众户籍,教化万民之尊!

此乃政教合一,权柄自专之道!”

他语渐快,将那尘封旧制一一剖明。

“为维系此祭酒与治下道民之统属纲纪,天师道立下严规:一曰‘三会之日’,道民必躬亲至本师治所,朝觐礼拜,不得有违;二曰‘宅录命籍’,道民身家性命、丁口田宅,皆需于此日登记造册,受本师检点勘验;三曰‘缴纳命信’,道民需供奉钱粮资财,以为信物!

此等规制,征收丁口,检括田宅,收纳赋税,行使教化……这些与那朝廷官府行使其牧守生民之权柄,又有何异?”

言及此,不敬又慨叹道:“想当初龙虎山张道陵张天师,伐山破庙后,立教开山之际,那何等雄才伟略!

作道书二十四篇,立下道门根基;设二十四治,划分天下法统!

更留下那象征无上权威的‘二十四治都功印’!

此印之重,于龙虎山一脉,仅在传说中那一对斩妖除魔的‘雌雄斩邪剑’之下!

历代天师,持此二十四治都功印之,‘阳平治都功印’者,便可号令万真,统摄群伦!

那是何等气吞山河,睥睨八荒的格局与气魄!”

不敬此言一出,清品只觉一股寒气自尾闾穴直冲天灵盖,心中暗道:“福生无量天尊,当年拜入道门之时,师父也只教我每日诵《清静经》,讲些导引吐纳的养气功夫,何曾提过这等陈年秘辛!

早知符箓一脉竟握有这般命令万民、生杀予夺的泼天权柄,道爷我当初……”

这念头方起,他猛然察觉到大大的不妥,将念头按下。

再看眼前这小和尚,微笑点头,像是领会了自己所想,言语如九曲回廊,看似蜻蜓点水,细品之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