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刚富了,又穷了(3 / 4)

加入书签

建筑覆盖率25%计算,每层2500平,可以盖25层,每层挑高可以干到4.5米。

112.5米.

好像有点矮了。

后世很多高层小区为了不突破百米超高层住宅的特殊验收标准,就是卡着百米以下

难不成他的总部大楼就比那些高层住宅高十几米

他想了想,问道:“上海有没有总部建设的优惠政策”

武捷思沉吟了一下,道:“我可以帮你问问不过即使有,也肯定比较偏,sh市中心也就七个区,这七个区加起来还没一个闵行大,现在即使加上浦东的陆家嘴,也没多大地方,这些地方的地价太贵了。”

陈学兵也有些感慨地点头。

当初在重庆江北买的商业地,三万五千多平方才6800万,一平方算下来2000不到,2.5的容积率,每平方楼面价八百块钱,三千多的建安费比楼面价还贵好几倍。

而上海的商业地,容积率虽高一倍,算下来楼面价却1.6万一平方,足足比江北贵了20倍,建安费反倒成了次要矛盾了。

虽然江北现在还是个大农村,没有显示出它的商业价值,但也足够衬托上海滩的寸土寸金。

陈学兵咬了咬牙,还是说道:

“我要盖就盖地标,至少要两百五..六十米,不过现在手里的钱有限,顶多只有10个亿拿地,要做超高容积率和超高层建筑,恐怕也还得谈。”

他说到两百五,感觉有点不好听,又加了十米。

武捷思眼睛都瞪大了:“这么高你总部才多少人,能用得完你即使要建地标.建个两百米就很高了吧”

“用不了可以先出租嘛。”

陈学兵咧了咧嘴,很熟稔地说道:

“从手续的角度来讲,建筑超过100米就是个坎,防火标准和结构审查都要提高。

“实际从结构角度来说,60米以上的建筑就必须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

“200米又是一个坎,核心筒占比要超过28%,200-280米,是核心筒效率的最优区间,所以280米是超高层建筑的黄金高度,成本效益比最高。

“再往上走,核心筒就需增厚至100-120以抵抗风荷载和地震力,钢材用量陡增30%以上,同时抗震等级升至特一级,还要增加巨型柱和阻尼系统,还有百米的超深地基,成本是非线性的提升。”

“从成本上来讲,280米以内的建筑可以控制在每平米8000块以下,从工期上讲,一年半到两年可以完工。”

“超过300米的建筑工序就完全不同了,还要做很多抗压实验,成本每平米要高好几千,完工时间至少要两年半以上。”

“400米又是另一道坎,成本巨幅增加,建设成本要超两万五,维护成本高60%,能耗高25%以上,工期少说要四年。”

武捷思听完,十分惊讶:“陈总还对这方面有这么深的了解”

陈学兵笑了笑:“这是我的老本行。”

其实他干土建,造的都是小碉堡,不至于了解这些,不过老头子生前对高楼很感兴趣,认为那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实际上前世2021年前后国家就限制150米,禁止500米以上建筑,认为安全问题过大,运维成本过高,也容易烂尾,造成资源的巨额浪费。

重生以后,他还挺想造一个这样的超级地标,超过台湾101大厦(508米),与上海中心大厦(632米)比肩。

但以现在的情况,要干个260米,60层,少说也是15万平的建面,12亿以内建安成本。

装修就没上限了,500一平能做,5000一平也能做。

他是不想修个土碉堡的,要满足他的想法,不得两千以上的豪华型

再加上办公用品.又是几个亿。

加上拿地成本,三四十个亿,足够让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