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不仅是轻折柳的新旅程更是传统文化交流的新开始(1 / 3)

加入书签

接下来的半个月,三人忙得脚不沾地。

樊赟每天熬夜做迷你汉服模型,从先秦的曲裾到唐代的齐胸襦裙,每一件都做得精致小巧,裙摆上还缀着细小的押花;凰慕和林女士一起修改动画脚本,把复杂的形制知识改成简单易懂的对话,比如“宋代的褙子就像现在的外套,穿起来很方便”

;倾喃则陪着陈爷爷录竹编视频,老人坐在竹椅上,手里的竹条翻飞,不一会儿就编出个小竹篮,嘴里还念叨着“这手艺要让更多人看见才好”

出去法国的前一天,三人把所有展品和材料都打包好。

樊赟做的迷你汉服模型放在透明礼盒里,衬着淡蓝色的丝绒,格外亮眼;双语手册上印着柳岸里的风景照,还有她们和非遗匠人的合影;陈爷爷的竹编视频和染布老匠人的煮料视频存在u盘里,准备在展位上播放。

“咱们这次不仅是参展,更是把柳岸里的故事带出去,”

倾喃摸着礼盒上的丝带,轻声说。

第二天,三人带着满满的行李,坐上了飞往法国的飞机。

舷窗外的云层渐渐散开,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们身上,樊赟手里还攥着片刚摘的桂花叶,凰慕的笔记本上写满了参展的注意事项,倾喃则在心里默念着准备好的讲解词。

她们知道,这趟旅程不仅是“轻折柳”

的新尝试,更是传统文化走出国门的小小心愿,而柳岸里的秋天,也因为这场远行,多了份不一样的期待。

第四十五章冬暖新缘

中法文化交流展的展厅里,“轻折柳”

的展位前挤满了人。

樊赟做的迷你汉服模型被围得水泄不通,不少法国观众拿着手机拍照,还指着模型上的细节问东问西;陈爷爷的竹编视频在屏幕上循环播放,有位穿法式长裙的老奶奶站在屏幕前,看了很久,还特意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这手艺和我们的藤编工艺很像,都是用心做的好东西。”

凰慕穿着改良的唐制半臂,用法语和中文双语讲解汉服的历史,她手里拿着件蓼蓝染的披帛,轻轻展开:“这是用锦川当地的蓼蓝草染的,要煮很多次才能有这样的颜色,就像传统文化,需要慢慢沉淀才会美。”

倾喃则在非遗体验区,教游客做简单的缠花簪,有个法国小姑娘跟着学了半个多小时,终于做出支小小的樱花缠花,高兴得蹦起来:“我要把它送给妈妈,告诉她这是中国的传统手艺!”

展会进行到第三天,一位名叫苏菲的法国设计师找到三人。

她穿着件简约的法式风衣,手里拿着本手绘的设计稿:“我是做高级定制服装的,看到你们的汉服和非遗技艺,特别受启,想跟你们合作,把中国的缠花、染布工艺融入法式服装设计里,再一起办场‘汉服与法式服饰融合秀’,不知道你们愿意吗?”

樊赟看着设计稿上的法式服装图样,眼睛一亮:“咱们可以用蓼蓝染的布料做法式长裙的衬里,再用缠花做领口的装饰,既有中国特色,又不影响法式服装的优雅线条。”

凰慕也点头:“服饰秀可以分‘春樱’‘夏荷’‘秋桂’‘冬雪’四个主题,每个主题都有汉服和改良法式服装同台展示,让大家看到两种文化的碰撞。”

苏菲笑着说:“我还可以邀请法国的手工匠人,和你们的非遗匠人一起制作配饰,让这场秀更有意义。”

交流展结束后,三人带着苏菲的设计稿回到锦川。

柳岸里的冬天已经到来,工作室的暖炉里炭火正旺,樊赟煮了锅桂圆红枣茶,四人围坐在炉边,讨论着“汉服与法式服饰融合秀”

的细节。

苏菲看着窗外的雪景,轻声说:“我之前总觉得不同文化之间有距离,现在才知道,好的手艺和温暖的心意,是能跨越距离的。”

倾喃给苏菲递了杯热茶,笑着说:“咱们不仅要办服饰秀,还要把合作的过程拍成纪录片,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