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像太像了就是这个样子(1 / 3)

加入书签

四月的风带着暖意,樊赟、倾喃和凰慕接到市医院临终关怀科的新邀约——有几位曾服役于特殊兵种的老兵,正处于生命终末期,他们中有人总念叨着当年的营地场景,有人遗憾没能和战友好好道别,医院希望“非遗关怀活动”

能帮老兵们还原旧场景,弥补战时遗憾。

三人立刻赶到医院了解情况。

护士长指着病历本介绍:“张爷爷曾是通讯兵,总说当年在雪地里架电台,手指冻得没知觉还在坚持;李爷爷是侦察兵,最遗憾的是当年任务结束后,没来得及和牺牲的战友说句‘任务完成了’;王爷爷是工程兵,总想起和战友们一起搭建临时工事的日子。”

樊赟摸着随身携带的竹编工具包,心里有了主意:“咱们用非遗手作还原他们的记忆场景吧。

竹编可以做营地的帐篷、电台模型,布艺拼贴战友的剪影,漆器做工事的标记,再配上老照片和他们的口述,让场景更真实。”

倾喃和凰慕当即响应,倾喃负责收集老兵的旧照片和故事,凰慕联系联盟的年轻团队和养老院的老匠人,准备材料。

第一次见到张爷爷时,他正躺在床上,手里攥着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照片里是雪地中的电台,几个穿着厚棉衣的士兵围着电台,脸上冻得通红却笑得灿烂。

“那是1969年的冬天,我们在东北执行任务,零下三十多度,电台线冻得硬邦邦,我们就用体温焐热了再接线,”

张爷爷声音沙哑,眼里却闪着光,“要是能再看看那样的帐篷,再摸摸电台,就好了。”

樊赟握着张爷爷的手说:“张爷爷,我们帮您做一个雪地电台的模型,让您再‘回到’当年的营地。”

张爷爷听了,激动得连连点头,眼角泛起了泪光。

接下来的日子,工作室成了“记忆工坊”

程师傅带着老人们用竹篾编帐篷模型,竹丝要选韧性好的,编出帐篷的褶皱感;郑师傅用黑色漆料在木板上画电台,连按钮的位置都根据张爷爷的描述反复调整;李爷爷则用深绿色的布料拼贴士兵的棉衣,还在衣角缝上小小的五角星——那是当年军装的标志。

樊赟和倾喃则陪着张爷爷回忆细节:“帐篷的门是朝东开的吗?”

“电台旁边是不是放了一个铁皮水壶?”

张爷爷耐心地一一回答,每次看到模型的进展,都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五月初,雪地电台模型终于完成了。

樊赟、倾喃和凰慕带着模型来到医院,还特意在病房里布置了简单的场景——用白色的棉絮模拟雪地,在模型旁边放了一个复刻的铁皮水壶,甚至找来了当年的军用水壶图案,用布艺贴在帐篷上。

当张爷爷看到模型时,嘴唇微微颤抖,他伸出手,轻轻摸着竹编帐篷的门帘,像是在抚摸真实的帐篷:“像,太像了!

就是这个样子,当年我们的帐篷就是这样,门朝东开,早上能晒到太阳。”

他又摸到电台模型,手指在漆料画的按钮上轻轻点着:“这个是电源键,这个是调台键,当年我就是这样,一遍遍地调台,直到联系上总部。”

樊赟蹲在床边,轻声说:“张爷爷,我们还录了您说的当年的电台呼号,您想听听吗?”

她拿出手机,播放了联盟年轻团队根据张爷爷的描述,模拟录制的呼号声。

当“这里是雄鹰,请求通话”

的声音响起时,张爷爷的眼泪终于掉了下来,他跟着声音轻轻念叨:“对,就是这个呼号,当年我们就是用这个呼号,和总部联系,和战友们报平安。”

与此同时,李爷爷的“战友告别场景”

也在筹备中。

李爷爷总说,当年执行侦察任务时,战友小陈为了掩护他牺牲了,他没能来得及说一句“任务完成了,你放心”

倾喃和凰慕决定用布艺拼贴做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