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真正的大师(3 / 4)

加入书签

    “问到点子上了。”

    “写传记哪能只记些生卒年月、功过是非?得钻进人物的骨头缝里去。你看张居正,朝堂上是铁腕改革的宰辅,深夜在书房批奏折时,案头不也摆着幼子画的涂鸦?我写他时,总想着他落笔改奏折的力道,想着他见小孙子跑进门时,眉头是怎么悄悄松开的。”

    朱老端起茶杯抿了口。

    “人哪有纯然的好与坏?得把他们放回柴米油盐里,让字里行间飘着烟火气,那些人物才能从纸页上走下来,站在你跟前说话。就像你师母腌菜时总说的,少了那点人情味儿,再讲究的手艺也出不了地道滋味。”

    人情味么?

    这些话许成军其实听过类似的。

    但是大师亲自在你面前给你讲课那是什么感觉?

    ...

    走出朱老家门。

    他想到近现代的文学泰斗,其实少有人提及朱冬润。

    但是朱冬润,确实许成军最敬重的大师之一。

    ...

    他读书那会对民国“文学泰斗”们报以极大的敬意。

    对那套“近现代中国大师看民国,当代确实少有了”的信以为真。

    但真的回看回看1949到1976年,那个艰苦奋斗的年代。

    国家工业体系从零开始建立,农业合作社推进、扫盲推广、赤脚医生、农村电力普及、铁路修建、国防体系初步成型……

    这一切是谁干出来的?

    不是那些“文坛泰斗”。

    是那些愿意穿上工作服、扎进实验田、住在山沟、跑在前线的普通干部、工人、技术员。

    大师们呢?

    有的大师在宝岛继续拿高薪搞“自由东大”,

    有的人继续研究中国史系谱,整天闭门造车,动不动就出一套10卷本的大部头。

    可这些人一辈子都没教过几个农村孩子,没去过一个化肥厂、粮站、卫生所。

    没有他们,新中国照样发展了。

    你要说他们“被时代耽误了”,许成军更愿意说,是他们太高看自己了。

    他们的优越感不是来自能力。

    而是来自惯性,是几百年来“士大夫当家”的那种本能:只要读过书,就不该被怀疑。

    你可以站着讲,却不能弯腰干。

    你可以教育人民,却不能成为人民的一份子。

    教员看得很透,他知道这些人嘴上讲得再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