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其实只有一种方式(3 / 4)

加入书签

毕竟汪经纬当年也是爱国进步人士。

这一类倒是没什么新奇的。

还有一类走的快的,思想先进的,擅长“解构”的文化评论者。

他们将本土创作的现实关怀斥为口号化,却对西方作品的价值无限拔高。

已经像模像样的登上了一些报纸的大雅之堂。

“《浪潮》里的文章,包括那篇创刊词,全是空洞的口号,什么‘以笔为刃’‘守根立魂’,听着热血,实则没有任何现实分析。”

一位以“犀利”著称的专栏作家撰文批评。

“西方作家都是先深入剖析社会肌理,再提出自己的思考,哪像许成军这样,靠喊‘爱国’‘守根’的口号博眼球这不是文学创作,是政治宣传。”

他进一步嘲讽:“所谓的‘破冰之浪’,破的不是思想的冰,是文学的底线。

文学的本质是探索人性,不是唱赞歌。西方文学之所以深刻,就是因为它敢直面人性的黑暗和制度的缺陷,而《浪潮》只会一味地歌颂‘民族骨头’,本质上是把文学工具化。

这种‘工具化’的文学,比‘崇西’更伤害文学的纯粹性。”

这些评论和思潮在不断的演化和变形。

逐渐成为文坛讨论的重点。

——

这些讨论、批评亦或者是赞歌,并未影响许成军的正常生活。

校内其实也有不少人在明里暗里的议论。

毕竟人红是非多。

许成军反倒是将时间更多的投入到宋代文学的研究中,章培横考虑到现在校外的风波,将许成军作为助教暂代的几节课全部取消,改回了原本主讲的老师进行授课。

他倒是第一次在这些人的课上真的当上了递材料、布置学业的“真助教”!

不容易啊!

苏曼舒也因为怕许成军因为这些风波受到影响。

对许成军更多了几分温柔和体贴。

每天到了晚上,都要陪着许成军在邯郸路上散步。

在昏黄的路灯下,再来一个浪漫的拥抱和长吻。

苏曼舒每每倒在许成军的怀里,都会狐疑地问一句:“你是不是没受什么影响”

许成军自然是讪讪停下了“咸猪手”。

咳咳。

“肯定、大概、还是受了一些影响嘛!”

“呸!受了影响还作怪!拿开你的大猪蹄子!”

“这叫爱情使人目盲!”

“嗯你觉得找我你委屈了”

苏曼舒杏眼里瞬间充满了泪水,眼里满是对着负心人的质问。

太能演了!

你什么性格我不知道啊!

许成军心里疯狂呐喊,面上还是不变;“别生气啦亲爱的”

“谁是你亲爱的!”

苏曼舒眼泪瞬间停住,直接白了他一眼。

“手!拿!出!来!”

“来了!来了!”

京城。

北大《未名湖》核心创作人员小聚。

查建影、刘镇云、邹时方

起因是刘镇云收到了华师《夏雨》编辑吴芳云寄来的《浪潮》杂志。

俩人因为之前因为文学交流有了联系,每期会互换一下《夏雨》和《未名湖》。

不成想这次竟然多了本《浪潮》。

起初,他也没当回事。

复旦毕竟也是名校嘛!弄个校园同人刊不应该的嘛

结果翻开一看,好家伙巴老题词。

复旦中文系大佬背书

刘镇云在五四文学社轻拍桌子:“这《浪潮》是来势汹汹啊!还请了巴老题词!”

“咱有沈老,人复旦作为南方数一数二的大学巴老题词多正常!”

查建影正翻着杂志:“以后来个南《浪潮》,北《未名》不也挺有意思”

今年九月,矛盾应北大校团委邀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