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许成军真是写了一篇雄文啊!(3 / 4)

加入书签

>

浪潮文学社与华师《夏雨》、同济《同济文艺》、南大《金陵风》等6所高校文学社建立互换机制。

每校交换100册,共600册。

对方负责将《浪潮》分发到其校内中文系、文学社。

《浪潮》也帮对方分发刊物,形成你帮我发、我帮你发的闭环。

《同济文艺》的主编同济中文系大三学生吴正群看着《浪潮》傻了眼。

你们这什么玩意

巴琻题词朱东润贾植芳做序

许成军还搞了一篇创刊词,两篇散文,三篇诗歌

后面又敬总理、又写科幻

这特么是校园刊物

你们最开始不是这么说的啊!

还有你们栏目搞小说、诗歌、散文、评论我就不说啥了!

他喵的“校际杂谈”是啥玩意!

还有华师那几个不要脸的真往那投稿子是吧!翻到最后看到最后一篇小诗《夏天》同济大学陆浩时。

他选择了闭麦。

形势比人强!

他老老实实地在同济食堂、图书馆贴出“《浪潮》创刊,欢迎自取”的手写海报。

还特意在公告栏标注“许成军主编,含与格拉斯对话实录”,吸引了很多学生来取,加快了分发速度。

复旦。

时任经济系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社会主义经济研究室主任的蒋樰模伸手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目光无意间扫到桌角那本封面印着红墨“浪潮”二字的刊物。

是早上浪潮文学社学生送来的校园刊,说是请他“多提意见”。

蒋樰模随手拿起刊物,先翻到扉页。

当“序一朱东润”“序二贾植芳”的字迹映入眼帘时,他嘴角忍不住勾了勾,低声笑叹:“这文学社还怪能干的,竟请动了朱老和贾先生写序——现在的年轻人,倒有几分闯劲。”

他本以为只是普通的校园同人刊,翻到下一页时,目光却骤然顿住。

扉页下方“巴琻题”四个字旁,“以笔为刃,以真为潮”八个苍劲大字格外醒目,右侧小字更是让他都吓一跳。

许成军嘛

可以可以

蒋樰模坐直身子,眉头微挑,语气里满是惊奇:“巴老竟为校园刊题字了”

带着这份好奇,他翻开创刊词,开篇“开放的真谛,是丢了自己去谄媚他人吗”

一句话,瞬间让他原本放松的神情敛了几分。

他逐字往下读,当看到“议文当守本土根脉,议经需护民生底线,议政要担时代责任”时,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

读到“文化自信非”,他忽然停下翻页的动作,目光落在窗外。

楼下的宣传栏里,还贴着上周理论务虚会的讨论摘要。

那些“否定历史、盲目崇西”的论调,竟与创刊词里批判的“谄媚他人”隐隐对应。

蒋樰模重新拿起刊物,眉头渐渐拧紧,神色愈发凝重。

他想起上个月赴京参加经济研讨会时,有人提出“全面模仿西方经济模式”的观点。

当时他虽反驳“中国经济需扎根本土实际”。

却总觉得少了些能戳中要害的表达。

而眼前这篇创刊词,竟用直白又尖锐的文字,把守正与创新的关系说得透彻。

“许成军这年轻人……”

蒋樰模低声呢喃,想起此前因为余源培推荐读过对方的《谷仓》,只觉其对农村改革的观察敏锐。

如今见这创刊词,才知其视野远不止于文学。

字里行间对政治经济形势的洞察,竟不亚于一些资深研究者。

他该来经济系的啊

他没再往后翻。

而是把《浪潮》摊在案头,拿起钢笔在空白处写下几行字:“1.开放非盲从,需立本土根脉;2.经济改革当护民生底线,忌照搬西方”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