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见见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 / 4)
学的沿革》,是们选修课。
学生们见到来的是许成军也多见怪不怪。
大都还绕有趣味的盯着许成军,期待这位大作家能给他们带来一些什么不一样的课程内容。
毕竟,这位!
可是出了名的语出惊人。
这门《唐宋文学的沿革》选修课,自从许成军代课,连教具都多了几分“烟火气”,
化学系的学生都抱着《唐诗三百首》来蹭课,说“听许老师讲课,比记元素周期表有意思”。
当然也只是说说,选修课,全校的学生都能听。
何况能接触到许成军是吧
“许老师,黄老师是不是被系里扣下啦”
第一个开口的是中文系大三的李晚秋,她扎着高马尾,是个拧的,上次听许成军讲“李白的狂放”。
当场跟历史系学生争得面红耳赤,最后还是许成军拿李白的《上安州裴长史书》圆了场。
就这还咬着不放。
愣是把历史系的小伙子咬的差点红了眼。
“是啊,黄老师哪去了”
“你们想见黄老师”
有不少学生点头。
许成军把教案往讲台上一放,拿起粉笔转身就写,黑板上“我也想见”四个大字刚落,全班就哄堂大笑。
“就当黄老师去京城图书馆查《全宋文》的孤本了,”
他拍了拍手上的粉笔灰,“不过你们要是想逛古籍市场,下周我能陪你们去。
前提是这周的‘唐诗里的生活’作业,别再有人写‘李白喝的酒是高粱酒’这种糊涂话。”
“那李白喝的是啥酒啊”
后排突然有人喊,是化学系的周明远,他怀里还抱着本《有机化学》,笔记本上记着“唐诗中的酒精度数推测”,上次差点把许成军问住。
你一个学化学的能研究点正经东西么
“这个得问生物系的同学,”
许成军笑着指了指周明远,“不过我知道,他喝的肯定不是现在的散装白酒。
唐代的酒度数低,跟现在的米酒差不多,不然他喝三百杯,早该酒精中毒了。”
这话刚落,经济系的赵晓雅就推了推眼镜,从书包里掏出个小本子:“许老师,我算过一笔账,李白写‘千金散尽还复来’,按现在的物价,‘千金’就是一千块,能买五百斤猪肉,或者两千根油条。
他散得倒是痛快,可普通人家哪散得起这是不是有点‘脱离群众’”
“你这是钻钱眼里了!”
李晚秋立刻反驳,把《全唐诗》往桌上一拍,“唐诗讲的是气魄,不是猪肉!李白写这个,是想表达‘不被钱捆住’的劲,你倒好,天天算能买多少油条!”
“可气魄不能当饭吃啊!”
赵晓雅也不让步,“上次您说稿费千字八块,能买四十根油条,这才是实在的。要是学唐诗只能喊口号,那还不如去学会计。”
教室里顿时吵成一团,周明远还在旁边凑趣:“我觉得可以算酒精成本!假设李白喝的米酒度数5度,三百杯就是三十斤,按现在的米酒价格,得二十块,够买十斤猪肉了!”
许成军没拦着,等他们吵得差不多了,才敲了敲黑板:“都没说错。赵晓雅算的是‘现实账’,李晚秋说的是‘精神账’,周明远算的是‘化学账’。
咱们读唐宋文学,不就是要从不同账里读出点东西吗李白既敢散千金,也敢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这才是厉害之处:他懂现实的斤两,却不被现实的斤两压垮。
就像现在咱们写东西,既要能算出‘千字八块’的稿费,也得敢写‘一点真心抵万章’的句子。”
这话让教室里静了静。
林一民:“许老师,你意思你现在千字八块了么”
许成军看了眼这挑事的狗东西:“比你高八块四。”
“得了,下课!”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