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点名邀请许成军作为专家代表!(求(2 / 5)

加入书签

以《宋文鉴》《历代名臣奏议》的影印本为核心,辅以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宋代部分的选注逻辑。

由于前世有一定的研究经验,许成军在分类梳理的过程比较快。

弄得陈商君目瞪口呆。

陈商君刚把《彊村丛书》卷三的词牌索引整理完,抬头就见许成军抱着一摞稿纸走过来,稿纸边缘沾着点墨痕,显然是刚写完没多久。

“成军,你那《山谷集》异文整理得怎么样了我上周对照元刻本,发现‘落木千山天远大’那句,元刻本把‘远大’误作‘阔大’,正想跟你对对。”

陈商君一边说,一边伸手去接许成军手里的稿纸,他本以为只是常规的异文罗列,碰到纸页时,却愣了——

稿纸第一页就印着“《山谷集》宋元刻本异文对照表(附校勘记)”。

表格里不仅列了词句差异,还在备注栏标清了版本来源:“复旦特藏宋刻本(傅增湘旧藏)”“国家图书馆藏元大德刻本”“明汲古阁抄本”。

甚至连每处异文的出现页码、校勘依据都写得清清楚楚。

不是,鸽们

你卷什么呢

你比我还卷是吧

“你这……这才两周吧”

陈商君翻着稿纸,手指停在“《登快阁》异文考”那页。

许成军在“阔大”与“远大”的辨析旁,还附了黄庭坚同时期尺牍《与王观复书》里的“观物当观其大”,佐证“远大”更贴合黄庭坚“以大观小”的诗学主张。

“我当初整理《东坡乐府》异文,光找版本就跑了三趟上图,你这不仅版本全,连佐证材料都补得这么细”

许成军坐在旁边的木椅上,拿起桌上的《宋诗选注》,指着其中《书愤》的注释:“师兄你看,钱先生注‘楼船夜雪瓜洲渡’,提了宋金战事背景,却没说陆游写这首诗时,正对着家里藏的《南宋疆域图》——

我在《渭南文集》卷二十六里找着他‘展图嗟叹’的记载,补在这了,这样‘愤’的由来更具体。”

陈商君凑过去看,只见许成军在书页空白处用红笔批注,还标了“《渭南文集》复旦藏明抄本卷二十六p14”,连抄本里的墨污痕迹都备注了“疑为‘渡’字残笔”。

他忽然想起自己上月整理陆游诗时,也翻到过这处记载,却没把它和《书愤》关联起来,此刻被许成军点破,只觉得豁然开朗:“你这联想力……我怎么就没把尺牍和诗集串起来”

许成军:你妹穿越啊!

更让他意外的是许成军递来的另一迭稿纸。

“《宋诗选注》未收佚诗三则(辑自《永乐大典》残卷)”。

其中一首是杨万里的《过太湖绝句》,许成军不仅抄录了诗句,还考证出是杨万里任常州知州时所作,背景是“太湖水患后赈灾”,甚至附了《常州府志》里的同期记载。“

这《永乐大典》残卷在善本室藏了快十年,除了先生偶尔提过,没几个人真去逐页翻,你怎么找着的”

陈商君的声音都提高了些,眼里满是不可置信。

他去年的时候,已经跟着朱冬润做了一些研究。

也曾想从《永乐大典》里辑佚,可翻了三卷就因“条目散乱”放弃了。

“前阵子整理《诚斋体》的风格演变,想着杨万里写过不少太湖诗,就去翻了翻相关卷册。”

许成军说得轻描淡写,“你看这句‘水退田出绿如毡’,和他《小池》的‘小荷才露尖尖角’,都是用‘俗白意象写雅趣’,能补他中年诗风的变化轨迹。”

实际上,很多文献在这个时代要么条目散乱,要么太散难以收集。

很多都是后世的学术成果,他按图索骥,反向推理。

他不成谁成啊

陈商君捧着稿纸,反复翻看,忽然注意到许成军的字迹虽快,却没一处涂改,连版本标注的标点都没出错。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