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顺颂文安(3 / 5)

加入书签

三个字刚念出口,手里的茶杯差点晃了。

他守这收发点三年,谁不知道复旦有个叫许成军的:《诗刊》发四首诗、《收获》登短篇小说、军训时弹吉他唱红《北乡等你归》。

前段时间寄来的读者信,堆满了收发室。

省作协的信

怕不是作协入会邀请入会

这可是正经“官方认证”,比学生们瞎起哄的“校园诗人”分量重十倍!

王师傅赶紧把信揣进内兜,连茶都忘了喝。

急忙给许成军送去,刚到淞庄。

就见许成军揣着本《宋史》从图书馆方向过来,赶紧迎上去:“许同志!可算等着你了!”

他连忙递信,“省作协的挂号信,我特意给您留着,怕跟别的信混了!”

许成军笑着回道:“谢了啊,王师傅。”

他坐在淞庄前的椅子前,拆开信纸,里面满满好几样东西。

铅印会员证、会员登记表与作品档案以及协会章程。

会员证为纸质硬壳本,封面印有“中国作家协会安徽分会会员证”字样,内页填写许成军的姓名、笔名、入会时间、编号等信息,并加盖了协会公章。

许成军上下看了眼,到是觉得别有趣味,20岁的省作协会员,也算不错啦!

加入省作协也代表着地位的提升和一些福利,算是文学成就的标志,可以提升许成军在地方文化界的地位。

此外,加入作协后,作品更易在《安徽文学》《江淮文艺》等省级刊物发表,虽然这对许成军来说本来也不难

对于新作家可能会有一项好处比较吸引人。

安徽省作协会定期组织笔会、研讨会等活动。

1980年黄山笔会邀请冯牧、陆文夫等全国作家,新会员可通过内部通知报名参加,与文学界前辈交流。

1982年起的淮河笔会等跨省采风活动,优先向会员开放。

此外还有一篇以协会名义署名的函。

许成军同志:

展信佳!

值此秋意渐浓、稻穗满仓之际,我会谨以正式函告:经安徽省作家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审议,依据你近年在文学创作领域的突出成果与广泛影响,一致通过决议——吸纳你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会员证(编号:皖作字1979-087)随函附上,望你妥善收存。

你自插队许家屯始,便以笔为犁,在生活的泥土里深耕创作:《谷仓》中“铜水漫过刻痕”的隐喻,藏着知青一代对土地的敬畏与时代的重量;《试衣镜》里春兰藏在床板下的碎布,把普通人的心事写得鲜活如昨;入选《安徽文学》“新人三十家”的诗作,更以“带着麦穗体温”的文字,打破了伤痕文学的单一叙事,为安徽文坛注入了久违的乡土韧劲。从田埂间的采风笔记到复旦校园的创作实践,你的作品始终扎根现实。既不回避插队岁月的艰辛,这种“于苦难中见希望”的创作底色,正是当下文学最需珍视的品质。

成为会员后,你将享有以下权益:其一,可优先参与我会组织的“皖北乡土采风”“青年作家研讨会”等活动,与省内外知名作家交流创作心得;其二,你的新作将纳入我会“重点作品推荐名录”,优先向《安徽文学》《清明》《江淮文艺》等省级刊物推送,优秀作品更将举荐至全国性文学平台;其三,可免费申领《安徽文学评论》等内部刊物,获取最新创作动态与理论指导。

我会深知,你现虽在复旦深造,仍始终关注安徽的乡土与人民。望你今后能继续以安徽为创作根系,无论是淮河两岸的民生百态,还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城乡变迁,皆可成为笔下的素材;也盼你常回安徽走走,用文字记录家乡的发展,让更多人透过你的作品,看见安徽的土地与人心。

随函另附《安徽省作协会员登记表》一份,请你于收到函件后十五日内填写完整,寄回我会秘书处(地址:hf市庐阳区安庆路161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