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组会和再登《学报》头条?(5 / 5)
p>会议开始,章培横先开门见山:“今天请大家来,是想聊聊许成军的《宋代文人题跋文的文学意涵与生命意识研究》。这篇论文我和王兄都看了,觉得很有价值,先请成军给大家讲讲你的思路。”
许成军站起身,走到会议室中间,没拿稿子,凭着记忆梳理:“我最初注意到题跋,是读苏轼《题西林壁》跋时,觉得‘不识庐山真面目’不只是哲理,更是他被贬后的心境……”
他从“文体定位”讲到“文献挖掘”,再到“生命意识的体现”,条理清晰,偶尔还会引用几句宋人的题跋原文,佐证自己的观点。
台下的研究生们听得认真,有人飞快地记笔记,有人时不时点头。
他们本来对许成军这人还是有几分疑虑,跳过大学直接读研。
学术能有几分水平
碍于同组面子不好说什么罢了。
但是,今天这场面确实是不一般。
天才吧,可能
反正他们写不出来,现在还停留在文献阅读的第一步。
即使有写论文的,也是一些学生试水之作。
开创新方向
标新立异
挖掘深意
拜托,那陈商君头都大了!
你指我们
等许成军讲完,青年教师李源泉先提问:“许成军,你说题跋是‘自由的心灵载体’,可有些题跋是为官员、友人题的,难免有应酬成分,这部分怎么解释”
“李老师这个问题提得好。”
许成军早有准备,“我觉得应酬题跋里,也藏着‘真我’。比如黄庭坚为友人的《墨竹图》题跋,表面是夸画好,其实最后一句‘胸中有丘壑,笔下自清风’,是在暗赞友人不媚俗的品格,这也是他自己的追求。”
王水照这时插了话:“这个解释很到位。宋代文人的应酬文字,往往‘绵里藏针’,表面是客套,内里藏着自己的价值观。成军能看到这层,说明对宋代文人的心态把握得很准。”
他顿了顿,又看向众人,“还有他挖的文献,静嘉堂的孤本我去年在bj见过,傅增湘的校稿更是少见,能把这些材料用上,说明他不仅会思考,还会找‘硬证据’。这是做古典文学研究最难得的。”
台下的研究生若有所思。
虽然是研究生,但是这个年代的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和方法确实掌握的还不算深。
章培横接着说:“我觉得这篇论文最大的意义,是——”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