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组会和再登《学报》头条?(3 / 5)
了。”
程永欣一头黑线:“你丫的这么当甩手掌柜是吧!”
林一民:“干不了一点嗷!很多都是听说你是社长来的,而且还有高年级学生在,我不行的!”
许成军:“不行也得行!章教授钦点的”
“靠!”
“话说,你现在越来越离谱了,20岁,写小说投《收获》还不止一篇,写学术论文也特么《复旦学报》头版当家是吧!”
“没办法啊!哥们就这实力”
周海波白眼一翻:“兄弟们,打死装货!”
一时间,响应者甚众,许成军赶忙举手投降:“兄弟们,今天许爷请客,大宴201!”
牲口们嘴脸瞬间一变。
“吃饭请客”
“对,明天招新你们能干么”
“能啊,太能了!许社长日理万机,合该如此!”
“附议!”
“附议!”
第二天一早,许成军揣着抄好的论文,往朱东润家走去。
梧桐叶落在肩上,带着秋的凉.
这篇论文,不仅会让章培横惊讶,更会让朱东润看到,这个跳级上来的学生,没辜负他的期望。
嘿,走着
朱东润家的堂屋总飘着淡淡的檀香,与旧书墨香缠在一起,透着股岁月沉淀的静气。
许成军揣着抄好的论文进门时,老人正坐在藤椅上翻《唐宋八大家文钞》,老镜滑在鼻尖,手里还夹着支没蘸墨的狼毫笔。
显然是看书入了神,连来人都没立刻察觉。
“先生。”
许成军轻手轻脚走过去,把论文放在藤椅旁的小几上,声音放得极轻。
朱冬润这才抬起头,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指了指对面的木凳:“坐。带论文来了”
“最近你小子可是很久没来了啊!”
这作业是他布置的。
估摸着许成军就为了这事来的。
他没急着拿,先给许成军倒了杯温茶,粗瓷杯沿还留着细小的磕碰痕迹,是老人用了多年的旧物。
许成军坐下,尴尬的挠了挠头。
这一阵千头万绪,开学先是两篇小说的事,再是学术研究,宋代文学是他前世方向,但是说实话,做的不够深,许多东西他依然得学习,古典文论转化也必须要做,另一篇论文已经在构思。
再加上什么文学社、参加组会、上课、陪伴苏大美女这些事。
千头万绪!
千头万绪!
老人慢悠悠拿起论文,摩挲过题目,目光落在“苏轼、黄庭坚题跋”几个字上时,轻轻“哦”了一声:“选了题跋,倒是个冷门路子。”
话虽这么说,他翻页的动作却极认真,逐字逐句地读,遇到文献引用处,还会停下来,手指点着纸页,嘴里轻轻念出引文来源——
“《东坡志林》静嘉堂本……傅增湘校稿……”
念到黄氏家谱里的佚跋时,他忽然抬头,眼里闪过点亮光:“这佚跋,你是怎么找到的我早年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时,都没见过。”
“是老家安徽的亲戚帮忙找的,说黄家后人还藏着旧谱,我托他们抄了几则关键的。”
许成军如实回答。
朱冬润点点头,没再追问,继续往下读。
阳光透过窗棂,落在他银白的发梢上,也落在论文的字里行间,老人的手指偶尔会在“生命意识”“以艺抗命”这些词旁停顿,却始终没说话,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在安静的堂屋里格外清晰。
许成军坐在对面,心里多少有点紧张。
朱东润是唐宋文学研究的泰斗,眼光最毒。
可等老人翻到最后一页,合起论文时,脸上却没什么严厉的神色,只拿起狼毫笔,在砚台里轻轻蘸了蘸墨。
“你这篇论文,有两个好处。”
朱冬润的声音不高,却带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