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宋代文人题跋文的文学意涵与生命意(2 / 5)
时代在变,以后会变得更多。以后不仅能打电话,还能吃到全国各地的菜,比如四川的火锅,广东的早茶,不用再托人捎罐头。”
“大作家这是想写科幻小说了啊”苏曼舒眼里带着狡黠。
“那就把苏老师写成机器人,脑子里要放智能芯片那种”
“什么是智能芯片”
她抬头看向许成军,眼睛里带着迷茫,模样带着几分娇憨。
许成军一怔,忘了这时候智能芯片概念都没有。
1979年的詹姆斯p霍根的科幻小说《明天的两张面孔》中才第一次提到了一个名为“斯巴达克斯”(spartac)的人工智能程序。
“你可以理解为机器人的大脑吧,现在国外的科幻小说已经出现了这些元素。”
许成军将1979年能理解的科幻元素讲给苏曼舒,苏曼舒偶尔迷茫、偶尔追问,有时候看向许成军的眼神还带着点小骄傲,好像在说:我家许老师多厉害!
“许成军!”
他一愣,咋了这是
“我好喜欢你呀”
“啊”
“嗯”
“我也是!”
“哈哈哈哈哈”
银铃似的笑声眼界飘散。
两人沿着南京路慢慢走,路过新华书店时,苏曼舒突然停下脚步。
橱窗里摆着最新一期的《上海文学》,封面上印着茹智鹃的名字。
她拉着许成军进去,从书架上抽出一本,翻到《剪辑错了的故事》的章节:“这本书写的老支书,蹲在门槛上算工分,算错了又重新算,没说辛苦,却让人觉得心里发酸,这种写‘小日子’的文字,真的动人。”
许成军接过书,目光落在描写社员分粮的段落:“茹老师擅长从小事里藏时代。老支书把多算的半瓢米往集体粮囤里倒,这就是普通人的坚守,不用喊为集体,却把集体放在心里。我写《谷仓》里的许老栓,也是想写这种‘不说却做’的人。”
苏曼舒忽然抬头,眼里带着点狡黠,手指轻轻勾了勾他的掌心:“那你说,我要是像你写的春兰一样,想做件‘不合规矩’的布裙,你会不会像书里写的那样,帮我藏起布料”
许成军白眼一翻。
“怎么的,不帮是吧!”
苏曼舒音调微高,杏眼微竖。
多了些人气,少了些仙气,一时间,许成军看呆了几分。
“你啊!”
他合上书本,认真地看着她,轻轻握住她的手:“我不会让你偷偷藏布料。以后会有更多不要布票的布,我会光明正大地给你扯,让你穿得像一样,也不用怕别人说‘不合规矩’。”
书店里的吊扇轻轻转着,书页翻动的沙沙声里,苏曼舒的脸慢慢红了,攥紧了他的手。
俩人悄悄的离的更近,他正低头给她读聂陆达的《二十首情诗与绝望的歌》,声音放得很轻,像怕惊飞了落在窗台上的麻雀。
“爱情太短,遗忘太长。”
读到这句时,许成军抬眼,正撞进苏曼舒的目光里。
她的脸不知何时红了,从耳尖一直蔓延到下颌,像被晚霞染透的桃瓣,连握着他的手都悄悄攥紧了,却舍不得松开半分。
许成军能感觉到她掌心的温度,带着点细汗。
“别读了。”
苏曼舒轻轻挣了挣手,声音细若蚊蚋,却没真的抽开,反而往他身边凑了凑,肩膀挨着肩膀,能闻到她发间淡淡的皂角香,“跟你说点我小时候的事吧。”
许成军把书合上,点头应着:“好啊,我听着。”
苏曼舒的目光飘向窗外,落在书店对面那棵老槐树上,眼神渐渐软下来,带着点江南水乡特有的温润:“我妈妈是无锡苏家的小姐,就是以前在无锡城里开布庄的那个苏家,算是大家族了。她年轻时是出了名的美人,琴棋书画样样都会,外公疼她疼得紧,连远门都不让她出。”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