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北乡等你归》(6K)(5 / 5)

加入书签

厚。

这是属于青春的共鸣,也是青春的独特情绪。

连刘教官都跟着哼“你在南疆的硝烟里,握紧钢枪”,声音粗粝,却格外认真。

许成军看着眼前的场景,突然想起大哥许建军临走时说的“守着家国,就是守着家里的人”,在吉他弦上轻轻按下去,歌声更浓。

没有扩音器,只有一个简易的扩音喇叭。

没有复杂的调音伴奏,只有歌声的清淡。

但是这把26块钱的二手吉他,发挥出了260元的作用。

唱醉了今晚的复旦。

晚风卷着歌声飘出操场,路过的老师停下脚步,食堂的师傅探出头来听,连校门口卖冰棍的大爷,都把冰棍箱往操场边挪了挪。

苏曼舒站在许成军身边,看着他低头弹吉他的侧脸,看着周围跟着哼唱的人群,突然觉得1979年的这个秋天,比魔都的桂还香。

而操场上的学生们带着全新的体验,原来美好的歌声可以这么简单。

原来有些情感,不用华丽的辞藻,不用激昂的调子,只要唱到心里,就能让所有人都记着。

记着南疆的硝烟,记着北乡的等待,记着有人用吉他,把牵挂唱成了歌。

等许成军终于放下吉他,掌声和欢呼差点掀翻梧桐叶。

林一民冲上来,一把勾住他的脖子:“成军!你这歌,明天我就抄给我表哥,保准能传遍魔都!”

“别闹,这歌也就私下唱唱。”

周海波不甘示弱:“成军!你这歌太牛了!京城爷们服了!”

胡芝、李继海、程永欣、林薇这些中文系的熟人也都涌上来:“成军唱的太好了!”

“太牛了!”“我靠,成军,你可以当歌手了!”

刘教官也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难得笑了:“下次部队搞慰问,我请你去唱!”

苏曼舒悄悄拉了拉他的衣角,递过来一张纸条,上面是她娟秀的字:“这是民谣吧歌词写得真好,能给我一份完整的吗”

许成军看着她泛红的眼角,笑着点头,把水壶递回去:“是民谣,明天给你。”

远处的陆启,默默收起了物理习题,转身往宿舍走。

晚风里还飘着“北乡等你归”的调子,他突然想起刚才同学说的“最火青年作家”,心里第一次觉得,或许这个许成军,真的有点不一样。

操场的路灯亮了很久,直到夜色渐深,还有人在哼着那首歌。

吉他的余韵,像是融进了1979年的风里,吹过复旦的梧桐,吹过金陵东路的旧货店,吹向遥远的南疆,也吹进了每个人心里,记着那个抱着吉他的青年,和那句“南疆有丰碑,北乡等你归”。

复旦和部分同济的学生也第一次在1979年认识了叫民谣的音乐作品。

后世,一个叫大象放映室的up主,在某站上连载了一部名叫《激荡四十年》记录近40年时代框架的年代纪录片。

在1979年的影片里,有这样一句话,被观众们记住了。

“1979年的秋风里,藏着和往年不一样的气息——不再只有稻田翻涌的熟香,还飘着几缕从未听过的旋律。复旦大学学生,也是作家兼诗人的许成军抱着吉他坐在那里,弹出《北乡等你归》的第一个音符时,没人能预料到,这首带着生活温度的民谣,会像一把轻而韧的钥匙,悄悄撬开了国内音乐创作被束缚已久的门。”

下一次,将是年底的《乡恋》。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