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提前握住了属于自己国家的未来(62(3 / 6)
通食堂,在这个年代多了不少新鲜劲。
这餐厅在80年代后逐步发展为正式的接待场所。
走进餐厅。
就感受到飘着股混合着黄油香与酱油味的气息。
这栋爬满青藤的民国小楼,原是老教授的办公处,年初才改成专供给外籍师生与待出国人员的食堂,木质门框上还留着淡褪的“团结紧张”标语,门内却已是另一番模样。
餐厅里的桌子是深棕色实木的,比普通学生食堂的水泥桌精致得多,靠窗的几张还铺着米白色格子桌布。
穿藏青色卡其布工作服的服务员端着托盘穿梭,托盘里迭着白瓷盘。
盘里要么是煎得微黄的番茄猪排,要么是撒了葱的阳春面,偶尔能见到一小碟黄油面包。
“先找位置坐,”
苏曼舒熟门熟路往靠窗的方桌走,“这里的罗宋汤是俄式做法,就是甜菜少了点,不过比食堂的土豆汤鲜。”
她转头喊服务员,声音脆生生的:“同志,三碗罗宋汤,两份扬州炒饭,再来一盘凉拌黄瓜!”
服务员是个穿蓝色工装的姑娘,手里攥着个铁皮夹子,低头在单子上划:“炒饭要粮票啊,细粮票两毛一份,粗粮票也行,得加五分。”
苏曼舒掏钱包的动作比许成军还快,抽出两张细粮票和几块零钱递过去。
许晓梅凑过去看,眼尖发现票面上印着“sh市粮食局1979”。
“曼舒姐,你这粮票还是新的!我细粮票得攒好久呢。”
“家里的,”
苏曼舒笑着捏了捏她的脸,余光却瞟了眼许成军。
“你哥那人,估计连自己粮票放哪都记不住。”
末了,还补了一句:“信也是!”
许成军:“.”
今天就没他说话得份。
许成军刚想说点设么,邻桌突然传来一阵夹杂着中文的外语对话。
许晓梅立马忘了粮票的事,顺着声音望过去。
桌旁坐了两个外国人,一个皮肤黝黑,穿件格子衬衫,袖口卷到肘弯,露出小臂上的浅疤。
另一个是金发姑娘,裹着件灰绿色风衣,手里捏着本《汉语入门》。
“那是留学生吧”
许晓梅小声问,眼睛里满是好奇,这还是她第一次这么近看外国人。
“左边那个像日本来的,”
苏曼舒压低声音,“今年年学校来了几个日本学生,短期研修的。右边那个应该是美国的,上个月资料室见过。”
1979年复旦以及全国高校的留学生群体中,西方国家尤其是西欧国家的学生占绝对多数,非洲、日本等其他地区的学生虽已出现,但尚未形成规模,这与外交和经济有着很大的关系。
和2000之后尼格遍地的景象大不相同。
这话刚落,那日本学生突然转头朝这边笑了笑,用还不错的中文喊:“泥嚎!”
许晓梅吓得赶紧缩回脑袋,趴在桌上憋笑。
许成军笑着对日本人来了句:“pleasedtoetyou.”
口音很标准,一旁的美国女生惊讶地看着许成军。
她第一次听到发音这么标准的中国学生。
苏曼舒也是诧异的看着许成军,眼里异彩连连。
“oetu!andilovehowclearyourpronunciationis—easytofollow.”
(你好,你的发音很标准。)
“utoo.”
(你也是。)
美国女生满脸问号。
我也是
我他妈就是美国人!
许成军也懒得理她。
你夸我我就得搭理你
闲的啊
他从21世纪过来的,对欧美白人不说不屑一顾。
但也不至于另眼相待。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