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出一本中文系教科书?(54k)(2 / 5)

加入书签

计师设计”

“没问题哥,复旦大学好热闹啊!”

“马上开学了,这是学校一年最热闹的时候了。”

1979年,秋季新生报到与老生返校多在9月上旬,复旦大学作为重点高校,办学节奏与全国主流保持同步。

今年开学时间定为9月5日。

也是因为这时候没有国庆中秋长假调休影响,开学时间相对固定,不会过早或过晚。

眼下虽然还没有步入9月,但是上海的学生以及附近相对大一些的城市的学生已经提前来到了复旦大学报道。

许成军看着倒是新鲜。

一边回应这许晓梅问东问西,一边四处看着这个充满活力和年代感的校园。

时间和时代的交错和割裂感十分强烈。

偶尔有戴着复旦校徽的复旦学生向许成军和许晓梅招呼道:“同学,哪个学院的新生,需要帮忙嘛”

许成军笑着摇手。

被拒绝的小姑娘、小伙子也不觉得尴尬。

还偷偷的回头看着许成军。

有的还小心和同伴议论:“这个学弟长的真好看。”

“是啊,感觉跟身边的男同学不太一样呢”

“也不知道是哪个学院的”

“我觉得是我们外文系的”

“怎么的,方便你近水楼台先得月”

“哪有,你别瞎说!外文系的一般会打扮一些嘛!”

虽然ai一出,小语种地位不如狗。

但是在这个年代还是很高贵的专业。

毕竟有机会和外国人打交道嘛

不过,别管专业,应该说这个年代只要是个大学生就是个宝贝。

这一路这种事发生不少,哪个年代的人都缺不了颜狗。

该说不说,许家的基因真的不错。

哥三出落的都十分喜人。

尤其是许成军穿着崭新的的确良衫和西裤皮鞋,加上微长且稍微打理过的三七分。

颇有几分斯文败类的感觉。

最特殊的还是他与年龄不符的稳重、和时代不符的锐利气质。

着实吸引人眼球。

一旁的许晓梅也好看极了。

她穿着用二哥许成军带回来的的确良布自己做的裙子。

也是十分吸睛。

走到校门口的公告栏。

前围满了人,泛黄的牛皮纸上用毛笔写着各系报到点。

中文系在第一教学楼103室,数学系在第三宿舍旁的平房,化学系的牌子旁还画了个小小的烧杯记号。

穿蓝色劳动布褂子的男生踮着脚在名单上找自己的名字。

梳着麻辫的女生则攥着卷边的录取通知书,小声向戴老镜的老师打听“doritory(宿舍)”的发音。

那是刚从广播里学的英文词。

许晓梅笑着说:“哥,你是不是要去这报道”

“不是,这是本科报道的,一会去知青楼带你临时入住,不过先要找师兄问一下报道手续,正好也得带着你拜访一下他。”

许成军自己也有问题。

他开学要跟一个学期大一新生的课程。

所以他还不知道自己到时候应该如何报道。

以及是这半年跟研究生住还是本科生住他也不知道。

听起来很乱

确实乱。

非常乱。

但这并非人为管理失误,而是历史破坏后的“重建阵痛”。

旧体系已破,新体系需在快速恢复招生、满足社会需求、适配改革开放的多重压力下搭建。

制度、师资、资源的短板相互迭加,最终形成了当时高等教育管理混乱的普遍感知。

这种情况在1980年代后随着《高等教育法》出台、师资补充、资源投入增加,才逐步得到改善。

通往宿舍区的路上,梧桐树影斑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