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撕不碎的红绸》(55k)(4 / 5)

加入书签

善良遇上现实,往往只能笑着说再见。”

红绸最终成了旧物,芳华散在了风里。

古大强后来在修鞋铺的墙上贴了张报纸,报纸上有李小曼主持节目的照片,他每天修鞋时都会看一眼,却再也没提起过“李小曼”这三个字。

没有眼泪,没有挽留,只有一句“我们都好好的”。

与终身不婚,一辈子守着思源小学的林春燕在时空上形成了二元对立。

虽然狗血,但这是现实。

许成军看着许晓梅泪眼婆娑的样,有心给这傻妮子上一课。

于是,他用还没在书中写下的一句话做了回应:“有些爱情,不是输给了不爱,而是输给了时代,输给了那些‘没办法’的现实。”

“哥你是写这本小说的作家,还不能改一改嘛!”

“正因为哥是作家所以要写现实啊”

“你耍赖,明明很多内容是你自己编的,我可知道,古大强确实有,但是李小曼是虚构的!”

许晓梅不干了。

“那叫艺术既来源于现实,但又来源于生活!”

什么嘛!

“哼,明明就是你耍赖!”

许晓梅在一旁生着“怪”气,许成军也不理她,就一直整理着手稿,梳理后续的内容。

良久。

许晓梅叹了口气:“哥我想咱大哥了,这几天妈睡不着觉,我也睡不着。”

她顿了顿,“看了你的小说才知道,原来前线那么危险。”

许成军微微摇头:“那是大哥自己的选择,他不只有我们这些家人,更有他那些部队的兄弟袍泽,我和你们一样惦记他,你现在好好复习准备高考,才是正事。”

许晓梅不说话了,只是本来红了的眼眶更红了几分。

“这本书叫什么啊,哥。”

“就叫《撕不碎的红绸》吧。”

红绸是贯穿全篇的意象。

当战争落幕,红绸从“对抗创伤的工具”转变为“见证和平的符号”,其象征意义从“治愈个体”升华为“指向未来”,呼应小说的留白式结尾。

和平不是“战争的终点”,而是“对创伤的铭记与超越”。

“大哥和护士长赵琳的爱情故事是真的么”

许晓梅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

许成军:“.”

八卦能治伤是吧——

转眼间,时间转到了8月20日。

书已经写到了28万字,离写完不算远了。

但是到了许成军去合肥参加青创会的日子。毕竟,苏中再三嘱咐,这些日子,又寄来了一封正式的邀请函。

邀请函内容老套不用赘述。

但是里面还夹了苏中的个人信件,里面就一句话:“你小子敢不来,以后我们专门在《安徽文学》开专栏骂你!”

许成军当时看完神色凛然。

这几天除了写书和陪伴家人,还陪钱明去东风中学看了成绩。

1979年,对于一名已经毕业的知青来讲,最简单查成绩的方式就是等待成绩单邮寄。

但是,这个过程非常缓慢,从考试到收到成绩单,可能需要一两个月甚至更久,而且,由于当时邮政条件的限制,存在寄丢或延误的风险。

所以,积极的东风县教育局就用了一种最紧张刺激的方式——张榜公布。

榜单并非一次性列出所有考生。

而是公布“体检分数线”以上的考生名单。也就是说,只有分数达到了当年有资格参加体检的考生,才会出现在这张榜上。

当天张榜现场红旗飘飘,彩旗招展。

钱明紧张的直哆嗦。

好在看到成绩时非常满意,在人头攒动的现场很容易看到了钱明的在大榜第三,总分372。

嚯,探!

所以,咱俩谁是主角待遇

“成军,我考了多少”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