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关于朦胧诗的讨论(55k)(4 / 5)
5元/个),晚间营业至19:00。
顾客需在窗口排队购票,再凭票取食。
许成军点了一份0.8元/斤盐水鸭,要了一笼汤包,兄妹两人吃了个肚圆。
一整晚,许晓梅的嘴就没有合拢过。
“我得好好努力,考上大学,明年等我考上了,带上爸妈一起来吃!”
“你快吃你的吧,他俩想吃,我带着就行!”
“那不一样啊!”
许晓梅刚起来的兴奋劲被许成军压灭一半。
“都一样,我是你哥”
晚上,许成军把许晓梅送到了402,与许晓梅同住的也是来参加此次青创会的青年女作家左冯。
看着许晓梅的欢快的模样,许成军一百个不放心。
“行啦行啦,哥!我不是小孩了!”
许成军:“注意安全,有事叫我。”
左冯忍不住笑道:“成军同志放心吧,我会帮着照顾晓梅的。”
“而且这次来的年轻作家数你名气大,谁都会高看你这妹妹三分的,快放心吧。”
许成军耸耸肩,无奈的回了房间。
此时的梁小斌也刚回来,脸蛋通红,说话还有点大舌头估计是喝了不少,见着许成军比下午还要激动。
“成军同志,晚上听苏老说你是复旦大学的研究生,可把我惊讶坏了!”
惊讶的何止是他,去参加小聚的包括顾成、梁小斌在内的年轻作家确实是在学历上都不算拿的出手。
也就季宇等少数几个是安徽大学毕业的。
其他要么是知青,要么是梁小斌这样的工人。
许成军笑着应道:“赶上了时代的机遇,跳了本科直接考了研究生,也是运气。”
梁小斌挠挠头,感觉这人说话怪怪的。
不过这没影响,整个晚上,梁小斌与许成军开启激情畅聊模式。
梁小斌本就是个热情的性子,又借着酒劲。
许成军是八面玲珑的性子,对梁小斌印象不差,毕竟顾成珠玉在前。
自是相谈甚欢。
俩人从诗歌创作聊到文学发展再聊到社会现状。
尤其是对于当前国企改制的一些现状和未来影响,让梁小斌受益匪浅。
虽然许成军对细节,不够了解,但是视野非常宽阔,一些观点高屋建瓴。
梁小斌本以为这个年龄比自己还小的年轻人只是有些创作天赋,却越聊越感觉许成军整个人高深莫测。
当聊到朦胧诗的发展时,梁小斌认为“朦胧诗”是先锋,将会在当前的文学界持续很久。
而许成军却给出了另外的观点,让梁小斌醍醐灌顶。
许成军:“文学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而创新的本质往往是对前一流派的反拨。朦胧诗本身就是对zz抒情诗的反拨,同理,它也必然会被更年轻的诗人视为需要突破的传统。”
梁小斌察觉到许成军话里的深意,马上追问:“你是认为朦胧诗存在缺陷么”
许成军摇摇头:“朦胧诗虽然打破了集体话语,但仍未脱离精英化的诗歌传统:它依然追求意象的精致性、情感的深刻性,甚至因过度依赖象征、隐喻而陷入晦涩化的误区,未来几年,会有很多诗人为朦胧而朦胧,导致诗歌沦为意象的堆砌,失去可读性。”
但是在80年代初,朦胧诗的晦涩不仅不是缺点,反而是优点。
读者愿意费精力去解读意象背后的思想,因为这种解读本身就是一种思想参与,是对自我觉醒的确认。
此时,读者与诗歌的关系是“共谋”,共同完成对时代情绪的表达。
但长期来看,这种依赖解读的阅读模式难以持续。
一方面是随着教育普及和信息爆炸,读者的审美趣味逐渐多元化,另一方面,更关键的是,朦胧诗的个人化始终停留在精英化的个人。
它的“自我”是反思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