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南美洲亚马逊雨林南缘生态修复(4 / 5)

加入书签

/p>

陈守义望着他们的背影,心里清楚,这场大自流盆地草原生态修复战,不仅是2o45收官期的终极攻坚任务,更是对全球生态治理技术热带草原适配能力、极端气候应对能力与利益协调能力的终极考验,也是江湾模式向“全球热带草原生态协同治理范式”

完善的最后一步。

一、跨洲奔赴:从江湾到大自流盆地的修复准备

迭戈团队乘坐的防沙防高温运输船抵达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港时,正值当地的春季初期。

清晨的布里斯班港,空气中弥漫着干燥的热气,远处的大自流盆地草原在阳光下呈现出一片枯黄的景象,岸边的桉树叶子卷曲着,显然是长期干旱的痕迹;港口的温度计显示气温已达32c,微风卷起地面的沙尘,让人忍不住眯起眼睛。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环境部代表马克、昆士兰州环境部代表安娜、新南威尔士州环境部代表本、南澳大利亚州环境部代表露西早已等候在港口,四人脸上都带着焦虑与疲惫。

马克穿着印有“守护大自流盆地”

字样的短袖衬衫,率先开口:“昆士兰州西部的草原上周又生了3次小规模沙尘暴,沙化面积新增12o平方公里,户牧民因缺水缺草放弃牧场;新南威尔士州北部的地下水位再降o8米,已有18口水井彻底干涸,牧民只能靠政府运送的桶装水生活;南澳大利亚州南部的草原,因沙尘暴袭击,5座牧场的围栏被摧毁,2oo多头牛羊走失;昆士兰州与新南威尔士州边境的牧民,上周因争夺有限的地下水资源生冲突,造成3人受伤;再这样下去,大自流盆地的草原就要彻底变成沙漠了。”

安娜也叹了口气,补充道:“我们昆士兰州尝试种植耐旱牧草,但因土壤沙化严重与缺水,牧草成活率仅4,种下的幼苗不到两周就全部枯死;新南威尔士州出台地下水开采限制政策,可牧民们为了维持牛羊养殖,偷偷在夜间开采,执法人员根本监管不过来;南澳大利亚州给原住民的生活补贴,每人每月仅6澳元,连购买饮用水都不够;联邦政府推广的节水灌溉设备,每套成本高达2万澳元,牧民们根本买不起;我们三州就水资源分配多次谈判,昆士兰州要求新南威尔士州减少地下水开采量,新南威尔士州则认为昆士兰州的畜牧业规模过大,双方始终谈不拢,治理工作完全陷入绝境。”

迭戈跟着四人登上越野车,向昆士兰州与新南威尔士州边境的原住民部落聚居地驶去。

沿途的景象让学员们心情沉重——大自流盆地的草原上,大片的牧草枯黄倒伏,地面布满干裂的纹路,偶尔能看到几头瘦骨嶙峋的牛羊在艰难地寻找食物;原本流淌的小溪变成了干涸的河床,河床上的石头被晒得滚烫;路边的“草原保护警示牌”

上,大自流盆地草原的健康指数从去年的48更新为今年的12,牌子旁边还摆放着原住民祭祀草原的兽骨与植物标本,标本上的植物早已干枯黄。

“大自流盆地的问题已经持续二十年了,我们虽然一直在尝试治理,但干旱、沙化、水资源短缺、畜牧业利益矛盾多重问题叠加,根本无力回天,”

露西无奈地说,“现在只能靠你们了,江湾的经验是我们最后的希望。”

越野车行驶了十六个小时,终于抵达昆士兰州与新南威尔士州边境的原住民部落聚居地。

一千三百多名原住民早已等候在部落的草原广场上,他们穿着传统的民族服饰,昆士兰州原住民男子穿着用袋鼠皮制成的短裙,上身披着羊皮披风,腰间系着皮革腰带,上面挂着石斧与狩猎用的长矛;新南威尔士州原住民男子则戴着用鸸鹋羽毛编织的帽子,帽子上插着象征勇气的鹰羽;南澳大利亚州原住民男子穿着用植物纤维制成的短裤,手里握着游牧用的水袋与牧草采集工具。

吉米领走上前,用带着口音的英语对迭戈说(多语言翻译设备实时转换):“我听说你们从中国来帮助我们修复草原,我们原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