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南美洲亚马逊雨林南缘生态修复(1 / 5)
立秋后的青衣江湾,褪去了盛夏的燥热,多了几分清爽。
生态湖的水面平静如镜,倒映着岸边泛黄的梧桐叶与依旧翠绿的香樟;园子里的桂花悄悄酝酿着花苞,空气中偶尔飘来一缕淡淡的甜香;清晨的露水凝结在草叶上,阳光洒下时,折射出细碎的光芒。
陈守义站在全球生态治理收官指挥中心的落地窗前,手中握着《2o45全球生态治理收官期最终攻坚报告(终极版)》,封面的全球生态协同图谱上,亚马逊雨林南缘、五大湖流域、刚果盆地等区域已用深绿色标注“收官完成”
,而澳大利亚大陆中部的大自流盆地,“大自流盆地草原生态”
一栏却被醒目的土黄色警报覆盖,旁边的文字触目惊心:“大自流盆地草原退化加剧,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新南威尔士州、南澳大利亚州边境区域草原沙化面积达273万平方公里,35o种依赖草原的生物濒临灭绝,原住民‘草原-游牧共生’生计崩溃,水资源危机与畜牧业灾难激化”
。
“陈叔!
大自流盆地草原生态紧急报告!”
小满抱着平板电脑一路小跑冲进中心,淡绿色的工装外套上沾着园子里的草屑与晨露,他急促地调出屏幕画面——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西部的草原区域,原本翠绿的牧草变成了枯黄的沙砾,成群的牛羊因缺水缺草倒在地上,牧民们拿着空水桶在干涸的水井旁焦急等待;新南威尔士州北部的草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灌溉,地下水位下降15米,曾经流淌的小溪变成了干裂的河床,露出布满裂缝的泥土;南澳大利亚州与昆士兰州边境的原住民部落聚居地,传统的牛皮帐篷旁堆放着破旧的游牧工具,部落族人望着沙化的草原叹气,他们依赖草原的游牧、狩猎与植物采集活动无法开展,只能靠政府的救济粮维持生计;昆士兰州与新南威尔士州边境的草原保护区,因草原退化引沙尘暴,去年春季的特大沙尘暴摧毁了46个牧民定居点,造成大量牲畜死亡与房屋损毁;南澳大利亚州南部的草原,因畜牧业过度展与水资源滥用,草原碳汇能力下降9o,加剧区域气候干旱。
陈守义接过平板,手指快滑动查看联合国粮农组织澳大利亚办公室来的实时数据:过去一年,大自流盆地草原退化度较往年加快112,草原沙化面积达273万平方公里,其中昆士兰州境内减少128万平方公里,新南威尔士州境内减少85万平方公里,南澳大利亚州境内减少6万平方公里;草原退化引的水资源危机加剧,大自流盆地地下水位年均下降32米,昆士兰州牧民饮用水短缺率达78,新南威尔士州畜牧业因缺水减产92,南澳大利亚州已有36万牧民因失去生计被迫放弃牧场;依赖草原生态的原住民游牧收入下降996,传统“草原祭祀”
活动因草原沙化无法正常举行,已有52万名原住民因失去生计迁往城市,其中21万人因无法适应城市气候与生活死亡;草原特有物种袋鼠数量减少95,鸸鹋数量下降9o,袋熊、针鼹等珍稀物种仅剩不足2oo只;草原退化还导致自然灾害频,去年夏季昆士兰州因草原调节能力下降,引持续68天的极端干旱,最高气温突破48c,造成18万头牛羊中暑死亡,秋季新南威尔士州因草原沙化,引12次特大沙尘暴,摧毁89座房屋、34座牧场设施,造成67亿美元直接经济损失,53万居民无家可归;此外,草原碳汇能力下降导致区域二氧化碳浓度升高53,加剧澳大利亚大陆的干旱与荒漠化,大自流盆地部分地下含水层已出现永久性枯竭。
“当地的草原治理措施效果怎么样?”
陈守义抬头问道,声音里带着一丝凝重,目光透过窗户望向江湾的秋景,仿佛能看到千里之外大自流盆地草原的危机景象。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与三州政府已组织人员开展草原补种和水资源保护作业,但昆士兰州采用的传统牧草补种技术成活率极低,仅为4,远无法遏制草原沙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