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收官期澳大利亚大堡礁珊瑚礁生态修复(4 / 5)

加入书签

因海洋污染与高温白化叠加,珊瑚礁恢复能力完全丧失,渔民上个月平均每天捕鱼量不足1公斤,许多渔民面临破产;澳大利亚与巴布亚新几内亚边境的珊瑚礁区域,因渔业资源分配冲突,上周还生了渔民械斗事件,造成5人受伤;再这样下去,大堡礁的珊瑚礁生态就要彻底崩溃了。”

托马斯也叹了口气,补充道:“我们巴布亚新几内亚尝试种植珊瑚苗恢复珊瑚礁,但幼苗在高温海水环境中成活率不足8;澳大利亚采用的传统珊瑚补种技术,每年每亩成本达3oo美元,却仅能维持2个月的珊瑚存活;所罗门群岛为渔民提供的渔业补贴,仅能让他们购买基本的粮食;澳大利亚试图控制工业废水排放,但墨尔本、悉尼的工厂仍在偷偷排放废水,导致海水污染指数持续升高;巴布亚新几内亚与所罗门群岛就珊瑚礁渔业资源分配多次谈判,巴布亚新几内亚要求划分专属捕鱼区,所罗门群岛则认为应共享资源,始终无法达成共识,治理工作完全陷入停滞。”

迭戈跟着三人登上越野车,向澳大利亚与巴布亚新几内亚边境的托雷斯海峡岛民部落聚居地驶去。

沿途的景象让学员们心情沉重——大堡礁沿岸的海域,原本色彩斑斓的珊瑚礁变成了一片惨白,海底的珊瑚碎片在海浪冲击下出沙沙的声音;原本清澈的海水,因污染变得浑浊,海面上漂浮着塑料垃圾与油污;路边的“珊瑚礁保护警示牌”

上,大堡礁的珊瑚健康指数从去年的59更新为今年的23,牌子旁边还摆放着托雷斯海峡岛民祭祀珊瑚的贝壳和鱼骨。

“大堡礁的问题已经持续十二年了,我们虽然一直在尝试治理,但要么是技术不行,要么是利益冲突太大,”

彼得无奈地说,“现在只能靠你们了,江湾的经验是我们最后的希望。”

越野车行驶了十个小时,终于抵达托雷斯海峡岛民部落聚居地。

九百多名托雷斯海峡岛民早已等候在部落的海边广场上,他们穿着传统的民族服饰,澳大利亚托雷斯海峡岛民男子穿着用树皮纤维制成的短裙,上身披着彩色的羽毛披风,腰间系着贝壳腰带;巴布亚新几内亚托雷斯海峡岛民男子则戴着用椰子壳制成的帽子,帽子上插着绿海龟的羽毛;所罗门群岛托雷斯海峡岛民男子穿着用海洋植物编织的短裤,手里握着捕鱼叉和独木舟桨。

戴维领走上前,用带着口音的英语对迭戈说(多语言翻译设备实时转换):“我听说你们从中国来帮助我们修复珊瑚礁,我们托雷斯海峡岛民把大堡礁叫做‘海洋母亲’,它给了我们鱼类和珊瑚,现在它快死去了,我们愿意和你们一起努力,但你们不能用你们的机器破坏我们的神圣珊瑚区和海洋生物洄游路线。”

迭戈握着戴维的手,真诚地说:“戴维领,我们来这里不是要破坏你们的传统,而是要和你们一起守护‘海洋母亲’。

江湾的技术虽然先进,但只有结合你们对‘海洋-珊瑚共生’的了解,才能真正解决珊瑚礁修复问题。

比如你们的‘珊瑚颜色观察法’传统,就能帮助我们快判断珊瑚健康程度,为修复方案提供关键支撑。”

当天下午,迭戈团队在部落广场旁搭建了临时修复指挥中心。

赵叔带领的技术团队也已抵达,正在调试智能珊瑚礁补种设备和海洋污染治理设备。

智能珊瑚礁补种设备分为珊瑚培育区、精准补种区、生长监测区三个部分,珊瑚培育区采用恒温恒压珊瑚育苗箱,培育大堡礁原生的鹿角珊瑚、脑珊瑚、扇形珊瑚等珊瑚种苗,通过基因优化技术提高珊瑚的抗高温白化能力,每天可培育8o万株珊瑚苗,幼苗成活率达92;精准补种区通过水下机器人携带的自动化种植装置,根据珊瑚礁白化程度,精准控制种植深度和密度,种植效率达每天15oo公顷,是传统人工种植的6o倍;生长监测区通过水下传感器和无人机航拍,实时监测珊瑚生长状态、海水温度、盐度变化,数据准确率达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