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江湾寒冬的全球治理收官期冲刺与北极冻土生态保护(3 / 5)

加入书签

船“雪龙2号”

抵达挪威朗伊尔城港时,正值当地的极夜时期,虽然已是正午,天空却依旧昏暗,只有微弱的极光在天边闪烁,空气中弥漫着刺骨的寒意,呼出的气息瞬间凝结成白雾。

挪威环境部代表奥拉夫带着工作人员早已等候在港口,他穿着厚重的极地防寒服,脸上覆盖着冰霜,声音因寒冷而有些颤抖:“斯瓦尔巴群岛北部的冻土融化还在加,上周又有5个‘融坑’出现,甲烷浓度已经过安全阈值的3倍;瑞典那边的极地狐保护区,已有1o只北极狐因食物短缺死亡;芬兰的因纽特人部落,最后一片海豹狩猎冰原也开始融化,伊努克长老每天都在冰原上祈祷,希望冰面能重新坚固。”

迭戈跟着奥拉夫登上雪地越野车,向斯瓦尔巴群岛内陆的因纽特人部落驶去。

沿途的景象让学员们心情沉重——道路两旁的冻土带布满裂缝,部分区域的冻土塌陷形成深达数米的沟壑,沟壑里积满了融化的冰水;远处的冰川边缘,冰块不断断裂坠入海洋,出巨大的轰鸣声;路边的“冻土保护警示牌”

上,冰层厚度监测数据显示,原本15米厚的冰层,如今只剩下o5米,牌子上的红色预警灯不停闪烁。

“北极的气候变暖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斯瓦尔巴群岛的永久冻土已经存在了上万年,现在却在短短几年内快融化,”

奥拉夫叹了口气,“我们也想保护冻土,但极地环境太特殊,现有的技术根本无法适应,而且三国的资源有限,很难形成合力。”

雪地越野车抵达芬兰境内的因纽特人部落聚居地时,伊努克长老和卡娅长老带着五十多名族人早已等候在部落的冰屋前。

他们穿着传统的海豹皮防寒服,脸上涂着防止冻伤的油脂,手里握着用鲸鱼骨制成的狩猎工具。

伊努克长老走上前,用带着口音的英语对迭戈说:“我听说你们从中国来帮助我们保护冻土,我们因纽特人把这片冰原叫做‘祖先的馈赠’,它给了我们食物和住所,现在它生病了,我们愿意和你们一起努力,但你们不能用你们的技术破坏我们的狩猎区域。”

迭戈握着伊努克长老的手,真诚地说:“伊努克长老,我们来这里不是要改变你们的传统,而是要学习你们的智慧。

江湾的技术虽然先进,但只有结合你们对冰原的了解,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比如你们的‘冰原找冰’传统,就能帮助我们快定位稳定的冰面,为冻土保护方案提供关键支撑。”

当天下午,迭戈团队在部落旁边搭建了临时保护指挥中心。

赵叔带领的技术团队也已抵达,正在调试智能冻土保温设备。

这台设备长1o米、宽6米,分为保温层铺设区、冻土温度监测区、甲烷收集区三个部分,保温层铺设区能自动铺设由石墨烯和极地苔藓混合制成的保温材料,导热系数仅为oo191(?k),远低于传统保温材料;冻土温度监测区配有埋入式温度传感器,能实时监测地下1-5米的冻土温度;甲烷收集区则通过负压装置,将冻土中释放的甲烷收集起来,转化为清洁能源。

赵叔指着设备向学员和部落族人介绍:“这台‘智能冻土保护机’每天可加固1o平方公里的冻土,保温效果能使冻土表层温度降低3-5c,同时每天可收集1ooo立方米的甲烷,转化为电能供设备自身运行和部落使用。

而且设备能根据冻土温度变化自动调整保温层厚度,比如当冻土温度接近oc时,会自动增加保温层厚度,确保冻土温度稳定在oc以下。”

因纽特人部落的卡娅长老绕着设备仔细观察,突然开口问道:“这台机器在工作时,会不会影响冰原上的猎物踪迹?我们因纽特人靠追踪猎物的足迹狩猎,一旦足迹被破坏,我们就找不到食物了。”

赵叔立刻解释:“卡娅长老您放心,我们的设备采用‘低空作业模式’,保温层铺设时会避开明显的猎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