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江湾盛夏的全球治理协同期推进与南美雨林生态抢救(3 / 5)

加入书签

木公司交涉,秘鲁和哥伦比亚那边,因为修复资源分配的问题,已经快吵起来了。”

迭戈跟着卢卡斯登上越野车,向亚马逊雨林深处驶去。

沿途的景象让学员们心情沉重——道路两旁的雨林边缘,随处可见被砍伐的树桩,几个穿着破旧衣服的伐木工人正背着木材往卡车方向走;远处的河面上,几艘采砂船正在作业,河水被搅得浑浊不堪;路边的告示牌上写着“禁止非法砍伐”

,但牌子上布满弹孔,显然已失去警示作用。

“亚马逊雨林的非法砍伐问题已经存在十年了,政府虽然一直在打击,但伐木公司给当地村民的工资是种地的三倍,很多村民为了生存,只能选择帮伐木公司干活,”

卢卡斯叹了口气,“我们也想保护雨林,但实在没有办法,既要展经济,又要保护生态,太难平衡了。”

越野车抵达卡雅波人部落时,领塔卡带着五十多名族人早已等候在部落广场。

他们穿着传统的羽毛头饰,脸上画着红色的部落图腾,手里握着用硬木制成的长矛。

塔卡走上前,用带着口音的葡萄牙语对迭戈说:“我听说你们从中国来帮助我们拯救雨林,我们卡雅波人把雨林叫做‘母亲’,它给了我们食物、住所、药品,现在它生病了,我们愿意和你们一起努力,但你们不能用你们的技术破坏我们的传统。”

迭戈握着塔卡的手,真诚地说:“塔卡领,我们来这里不是要改变你们的传统,而是要学习你们的智慧。

江湾的技术虽然先进,但只有结合你们对雨林的了解,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比如你们的‘森林分区养护’传统,就能帮助我们制定更科学的修复方案,平衡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当天下午,迭戈团队在部落旁边搭建了临时修复指挥中心。

赵叔带领的技术团队也已抵达,正在调试智能雨林育苗设备。

这台设备长6米、宽4米,分为育苗区、监测区、控制区三个部分,育苗区装有可调节光谱的生长灯,监测区配有土壤湿度、空气温度传感器,控制区则能通过平板电脑远程操作。

赵叔指着设备向学员和部落族人介绍:“这台‘智能雨林育苗机’能模拟雨林下层的生长环境,每天可培育5ooo株幼苗,而且能根据不同树种的需求,调整温度、湿度、光照参数,比如巴西坚果幼苗需要28c的温度、8o的湿度,木棉树幼苗则需要25c的温度、75的湿度,设备都能精准控制。

培育出的幼苗存活率可达85以上,比传统育苗方式提高5o。”

卡雅波人部落的长老莫阿站在设备旁,仔细观察着育苗区的幼苗,突然开口问道:“这台机器培育的幼苗,种在雨林里能和其他树木共生吗?我们卡雅波人知道,巴西坚果的幼苗必须种在木棉树旁边,因为木棉树的根系能为巴西坚果幼苗提供养分,没有木棉树,巴西坚果幼苗活不过三个月。”

赵叔立刻解释:“莫阿长老您放心,我们的设备里储存了亚马逊1oo种主要树种的共生关系数据,在培育幼苗时,会根据种植区域的现有树种,搭配对应的共生幼苗。

比如在有木棉树的区域,我们会培育巴西坚果幼苗;在有可可树的区域,会培育香蕉树幼苗,确保幼苗种下去后能和周边树木形成共生系统。

而且设备还能检测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根据微生物情况调整幼苗的肥料,确保不破坏土壤的自然生态。”

莫阿听后点了点头,转身对身边的族人说:“这些中国人的设备考虑得很周全,我们可以放心地和他们合作。

明天,我们带他们去‘雨林圣林’,那里有我们祖先种下的树木,它们活得很好,或许能帮到他们。”

二、协同修复:传统智慧与现代技术的深度融合

第二天清晨,莫阿长老带着迭戈和索菲亚来到雨林深处的“圣林”

<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