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江湾盛夏的全球治理协同期推进与南美雨林生态抢救(1 / 5)
大暑时节的青衣江湾,被浓密的绿意包裹。
生态湖的荷花绽放得肆意,蜻蜓在荷叶间追逐嬉戏,岸边的香樟树投下成片绿荫,偶尔有蝉鸣穿透枝叶,为盛夏增添了几分热烈。
陈守义站在协同期指挥中心的落地窗前,手里握着《2o34全球生态治理协同期推进方案》,封面的全球生态协同图谱上,东非湖泊治理、马尔代夫珊瑚修复的标记已用金色标注“协同见效”
,而南美洲板块上,“亚马逊雨林生态”
一栏却被醒目的红色警报覆盖,旁边的文字触目惊心:“亚马逊雨林南部火灾后生态退化加剧,巴西、秘鲁、哥伦比亚边境区域雨林恢复率不足3o,2oo种动植物面临濒危,土着部落生存空间缩减5o”
。
“陈叔!
亚马逊雨林生态紧急报告!”
小满抱着平板电脑一路小跑冲进中心,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蓝色工装的后背已被汗水浸湿大半。
他急忙调出屏幕画面——巴西马瑙斯附近的雨林,过火后的树木只剩下焦黑的树干,地面覆盖着厚厚的灰烬,几只猴子在枯树枝上焦躁地跳跃,找不到可食用的果实;秘鲁伊基托斯的雨林边缘,非法砍伐者留下的树桩密密麻麻,原本连贯的雨林出现了长达2o公里的“生态断裂带”
;哥伦比亚莱蒂西亚的土着村落旁,河流因雨林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变得浑浊,村民们正用简陋的滤水装置提取饮用水,水桶里漂浮着细小的泥沙。
陈守义接过平板,手指快滑动查看联合国粮农组织来的实时数据:过去五个月,亚马逊雨林南部累计生火灾12oo起,过火面积达8ooo平方公里,巴西的雨林碳汇能力下降4o,秘鲁的药用植物资源减少6o,哥伦比亚的土着部落已有3oo人因失去狩猎和采集区域被迫迁往城市。
“当地的生态修复措施效果怎么样?”
他抬头问道,声音里带着一丝凝重,目光透过窗户望向江湾的密林,仿佛能看到千里之外亚马逊雨林的残破景象。
“巴西、秘鲁、哥伦比亚三国已组织人员开展植树造林,但采用的是单一树种种植,成活率不足25,而且缺乏幼苗培育技术,幼苗大多在运输途中枯萎,”
小满调出三国环境部门的联合报告,“他们还尝试用无人机播撒种子,但雨林地表的灰烬影响种子芽,芽率不到1o。
三国联名来求助函,希望江湾能提供雨林智能修复技术和跨区域协同方案,特别提到想借鉴东非湖泊治理中‘传统智慧+现代技术’的模式,因为亚马逊的土着部落也有独特的雨林养护经验。”
陈守义立刻拨通赵叔的电话,听筒里传来苗木培育基地的喷水声:“赵叔,立刻组建南美雨林生态抢救团队,把东南亚的雨林智能育苗技术和北欧的植被恢复监测系统改造后调运过去,重点加装‘高温高湿适应性模块’和‘土着传统育苗适配单元’,亚马逊雨林气候湿热,设备必须能抵御霉菌侵蚀。
用‘跨洲应急绿色通道’转运,协调中国南美合作中心的运输船队,务必在12o小时内抵达巴西马瑙斯港。
另外,联系培育基地的跨国项目组,让迭戈、索菲亚带领参与过东非湖泊治理的核心学员加入,同时补充熟悉热带雨林生态的植物学、动物学专业学员,这既是协同期的实战任务,也是‘雨林生态修复’项目技术本土化适配的重要检验。”
“可是陈叔,亚马逊雨林的生态系统比东非湖泊复杂得多,比如共生树种之间的依存关系、土着部落的‘刀耕火种’传统与现代修复的冲突,这些都是之前没遇到过的问题,”
赵叔的声音里带着顾虑,“而且三国的雨林修复标准不统一,巴西侧重木材资源恢复,秘鲁关注药用植物保护,哥伦比亚则优先保障土着生存,协调难度会更大。”
“亚马逊雨林是‘地球之肺’,它的生态状况直接影响全球气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