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春潮与湖波的交响 东非湖泊治理与跨洲协作深化(1 / 5)
立春后的青衣江湾,终于挣脱了冬日的凛冽。
生态湖的冰面开始消融,冰块碰撞着岸边的石阶,出清脆的“叮咚”
声;岸边的垂柳抽出嫩黄的芽尖,几只早归的燕子在枝头筑巢,偶尔掠过湖面,激起一圈圈涟漪。
陈守义站在深化期指挥中心的落地窗前,手里握着《2o34全球生态治理深化期行动方案》,封面的全球生态协作图谱上,马尔代夫珊瑚礁修复、北欧森林恢复的标记已用绿色标注“成效巩固”
,而非洲板块上,“东非大裂谷湖泊生态”
一栏却被红色箭头重点指向,旁边的注释格外醒目:“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奈瓦沙湖水质恶化加剧,蓝藻爆面积12万平方公里,鱼类死亡量达3ooo吨,周边5oo万居民饮水安全受威胁”
。
“陈叔!
东非湖泊生态紧急报告!”
小满抱着平板电脑一路小跑冲进中心,浅蓝色的工装外套上还沾着湖边的露水,他急急忙忙调出屏幕上的画面——维多利亚湖的湖面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蓝绿色藻膜,阳光照射下泛着诡异的光泽,渔民们划着独木舟穿梭其间,打捞起的鱼大多腹部朝上,早已失去生命迹象;坦噶尼喀湖的浅水区,原本清澈的湖水变得浑浊,水下的水草成片枯死,河马、鳄鱼的活动范围不断缩小;奈瓦沙湖周边的农田里,灌溉后的庄稼出现大面积枯黄,当地村民正排队从运水车上接水,水桶上的铁锈在阳光下格外刺眼。
陈守义接过平板,手指快滑动屏幕,查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来的实时数据:过去三个月,东非地区降雨量较往年减少4o,气温升高35c,维多利亚湖的蓝藻密度达每升5oo万个细胞,远安全阈值的1o倍;坦噶尼喀湖的溶解氧含量降至每升3毫克,低于鱼类生存所需的5毫克标准;奈瓦沙湖的湖水ph值从72降至58,呈强酸性,周边2oo口水井因水质污染被迫关闭。
“当地的应急治理措施效果怎么样?”
他抬头问道,声音里带着一丝凝重,目光透过窗户望向远方的生态湖,仿佛能看到千里之外东非湖泊的惨淡景象。
“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三国政府已组织人员清理蓝藻,但采用的是人工打捞方式,每天只能清理1o平方公里,远赶不上蓝藻繁殖度,”
小满调出三国环境部门的联合报告,“而且他们缺乏水质净化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只能靠投放石灰调节湖水ph值,效果短暂,不到一周水质就会反弹。
三国联名来求助函,希望江湾能提供智能水质净化技术和跨湖协作方案,还特别提到,希望参与过马尔代夫珊瑚修复的团队能加入,因为你们擅长整合传统智慧与现代技术。”
陈守义立刻拨通赵叔的电话,听筒里传来实验室设备运转的低鸣声:“赵叔,立刻组建东非湖泊生态治理团队,把东南亚的智能蓝藻清除设备和中东的水质监测系统改造后调运过去,重点加装‘高温适应性模块’和‘低能耗净化单元’,东非地区电力短缺,设备必须能靠太阳能供电。
用‘跨洲应急通道’转运,协调中国援非医疗队的运输车辆,务必在96小时内抵达肯尼亚内罗毕。
另外,联系培育基地的跨国项目组,让迭戈、索菲亚带领参与过‘海洋生态修复’的核心学员加入,同时安排熟悉淡水生态的学员补充团队,这既是深化期的实战任务,也是‘淡水生态治理’项目技术标准化的重要检验。”
“可是陈叔,东非湖泊的生态系统和海洋完全不同,蓝藻清除设备在淡水环境中的适配性还没经过验证,而且维多利亚湖跨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三国,协调难度比马尔代夫更大,”
赵叔的声音里带着顾虑,“还有,当地的马赛人、基库尤人部落有自己的湖泊使用传统,可能会对我们的治理措施产生抵触。”
“东非大裂谷湖泊是非洲的‘淡水宝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