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江湾寒冬的全球治理新周期启动与跨洋生态危机应对(2 / 5)
组学员们穿着统一的深蓝色海岛实训服站在门口,来自斐济的学员纳维手里捧着项目方案,黝黑的脸上满是坚定:“陈叔,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我是苏瓦人,熟悉当地的海岛地形和气候,一定能帮村民们守住家园!”
陈守义看着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年轻人,他们脸上还带着潘帕斯草原救援后的疲惫,却依旧眼神明亮。
“好,”
他拍了拍纳维的肩膀,“到了南太平洋,要多听部落领的建议,他们的传统经验是应对海岛危机的宝贵财富。
记住,生态防洪不仅要抵御海水入侵,还要保护珊瑚礁和红树林生态,不能为了短期防护破坏长期生态平衡。”
学员们齐声应下,转身快步离开,深蓝色的身影在雪地映衬下,像一道道守护海洋的光。
陈守义望着他们的背影,心里清楚,这场跨洋海岛生态防护战,不仅是新周期启动的关键任务,更是对全球生态治理协作能力的一次重要考验。
赵叔的南太平洋生态应急团队与培育基地的跨国项目组学员们抵达斐济苏瓦港时,正值清晨,热带风暴刚过,天空还飘着小雨,空气里弥漫着海水的咸味。
斐济环境部代表科拉松带着工作人员在港口等候,焦虑地说:“瓦图莱莱岛的海水还在上涨,高地的临时安置点已经挤满了村民,再不想办法,下周的大潮可能会淹没整个岛屿。”
纳维跟着科拉松登上冲锋舟,向瓦图莱莱岛驶去。
沿途的海面上,漂浮着大量被冲垮的房屋残骸,原本茂盛的红树林被海浪折断,露出光秃秃的树干。
“我们洛图马人有‘珊瑚礁养护’的传统,通过移植珊瑚幼苗,修复受损的珊瑚礁屏障,就能减缓海浪冲击,”
纳维指着远处的珊瑚礁区域,“你看,那片人工修复的珊瑚礁,去年成功抵御了三次风暴潮,保护了沿岸村庄。”
来自汤加的学员帕图打开平板,调出全球治理数据平台共享的海浪监测数据:“根据瓦努阿图海洋科研机构提供的信息,未来三天将有一次强海浪袭击,高度可达3米,我们必须在这之前加固好防洪设施。”
“不能只靠防洪堤,”
来自瓦努阿图的学员塔玛摇了摇头,他想起安布里姆部落长老说过的话,“我们部落的人在海岛生活了几百年,会用‘红树林固岸’的方法,在海岸种植红树林,利用其达的根系固定泥沙,同时减缓海浪度,再结合石砌防波堤,形成双重防护。”
赵叔这时拿出一个银色的设备箱:“我们带来了‘智能海岛生态防洪系统’,包括抗风暴柔性防洪堤、珊瑚礁修复模块和海浪预警设备。
柔性防洪堤采用高强度纤维材料,能抵御5米高的海浪冲击,且可折叠收纳,方便运输;珊瑚礁修复模块内置营养基质,能快促进珊瑚幼苗生长;海浪预警设备能实时监测海浪高度和度,提前2小时送预警信息。”
学员们立刻行动起来,分成四个小组:第一组由纳维带领,在斐济瓦图莱莱岛搭建抗风暴柔性防洪堤,洛图马人的年轻人帮忙固定堤体,他们知道哪些区域的海浪冲击力最强;第二组由帕图带领,前往汤加哈派群岛,与哈派人合作,种植红树林并修复受损珊瑚礁;第三组由塔玛带领,联合瓦努阿图安布里姆人,在埃法特岛建设石砌防波堤,加固海岸防线;第四组由赵叔负责,在斐济苏瓦搭建跨岛防洪指挥中心,实时汇总监测数据,协调三方防护力量。
海岛的工作环境异常艰苦,热带风暴过后的烈日暴晒得人皮肤灼痛,海水里的盐分让设备接口很快生锈,学员们的实训服每天都被汗水和海水浸透。
洛图马人部落的长老图伊递过来一个用椰子壳装的饮品:“这是我们海岛的‘清凉水’,用椰子汁和柠檬草熬制的,能防暑解渴,比你们带的运动饮料管用多了。”
纳维接过椰子壳,喝了一口,清爽的味道在嘴里散开,疲惫感瞬间减轻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