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江湾深秋的全球治理收尾期冲刺与跨洲生态协同深化(2 / 5)

加入书签

门口,来自阿根廷的学员迭戈手里捧着项目方案,深邃的眼睛里满是坚定:“陈叔,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我是布宜诺斯艾利斯人,熟悉当地的草原地形和气候,一定能帮牧民们渡过难关!”

陈守义看着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年轻人,他们脸上还带着中东蝗灾防控后的疲惫,却依旧眼神明亮。

“好,”

他拍了拍迭戈的肩膀,“到了南美,要多听部落长老的建议,他们的传统经验是应对草原危机的宝贵财富。

记住,应急补水不仅要解决眼前的缺水问题,还要保护草原的生态平衡,不能过度开采地下水,要为草原恢复留下空间。”

学员们齐声应下,转身快步离开,浅棕色的身影在金黄的银杏叶映衬下,像一道道充满生机的光。

陈守义望着他们的背影,心里清楚,这场跨洲草原干旱救援战,不仅是收尾期冲刺的关键任务,更是对全球生态治理长效协同能力的一次重要考验。

赵叔的草原干旱应急团队与培育基地的跨国项目组学员们抵达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时,正值清晨,草原上的寒风带着沙尘掠过,空气里弥漫着枯草的味道。

阿根廷农业部门代表马科斯带着工作人员在机场等候,黝黑的脸上满是焦虑:“干旱已经蔓延到潘帕斯草原的核心区域,拉里奥哈省的牧民们已经开始变卖牛羊,再晚一个月,今年的畜牧业收成就全完了。”

迭戈跟着马科斯登上越野车,向干旱重灾区驶去。

沿途的草原上,到处是枯黄的牧草,干涸的水塘里散落着牛羊的骸骨,牧民们坐在帐篷前,脸上满是绝望。

“我们高乔人有‘草原寻水’的传统,通过观察植被的生长情况和蚂蚁的巢穴位置,就能找到地下水源,”

迭戈指着远处一丛顽强生长的针茅,“你看,那丛针茅长得比周围的植物茂盛,说明它下方1o米左右的地方有地下水。”

来自乌拉圭的学员索菲亚打开平板,调出全球治理数据平台共享的地下水位数据:“根据巴西水利科研机构提供的信息,潘帕斯草原的地下水资源分布不均,阿根廷与乌拉圭边境区域的地下水位相对较高,我们可以在那里建设临时水井,通过管道向干旱区域调水。”

“不能过度开采地下水,”

来自巴西的学员卡洛斯摇了摇头,他想起瓜拉尼部落长老说过的话,“我们部落的人在草原干旱时,会用‘洼地蓄水’的方法,在草原的低洼处挖掘蓄水池,收集雨水和露水,再用芦苇编织的管道将水引到牧场,这样既能节约用水,又不会破坏地下水资源。”

赵叔这时拿出一个银色的设备箱:“我们带来了‘智能草原补水系统’,包括土壤适配型节水灌溉设备、盐碱度过滤模块和露水收集装置。

节水灌溉设备能根据土壤墒情自动调整灌溉量,适配潘帕斯草原的黑土和红土类型;盐碱度过滤模块能将高盐井水转化为合格的饮用水和灌溉水;露水收集装置利用草原昼夜温差,每晚能收集5o升露水,为小型牧场提供补充水源。”

学员们立刻行动起来,分成四个小组:第一组由迭戈带领,在阿根廷拉里奥哈省的牧民区安装智能节水灌溉设备,高乔人的年轻人帮忙选址,他们知道哪些区域的牧草最需要补水;第二组由索菲亚带领,前往乌拉圭科洛尼亚省,与查鲁亚人合作,在草原低洼处建设洼地蓄水池;第三组由卡洛斯带领,联合巴西瓜拉尼人,在边境区域搭建盐碱度过滤站,将高盐井水转化为可用水;第四组由赵叔负责,在三国边境的草原上搭建跨区域补水指挥中心,实时汇总监测数据,协调三方救援力量。

草原上的工作环境异常艰苦,清晨的寒霜冻得人手指麻,正午的阳光又晒得人皮肤灼痛,学员们的实训服很快就沾满了沙尘和草屑。

高乔人部落的长老胡安递过来一壶马黛茶:“这是我们草原上的‘能量茶’,能驱寒解渴,比你们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