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江湾暮春的生态研学课与钓技共创(3 / 5)
装满江沙的塑料盆:“咱们先把江沙铺在盆底,厚度约5厘米,然后把苦草种在中间,金鱼藻种在旁边,间距1o厘米,这样它们能互相提供养分,还能净化水质。”
十二岁的小宇拿着小铲子,小心翼翼地种水草:“李爷爷,种这么密,水草会不会抢营养啊?”
“不会,”
李师傅笑着解释,“苦草能吸收水里的氮,金鱼藻能产生氧气,它们是‘好朋友’,一起种反而长得更好。
咱们一会儿种完,还要测水质,看看明天水质会不会变清澈。”
学生们跟着李师傅种水草,有的把根埋得太深,有的间距太近,李师傅就蹲下来,手把手帮他们调整。
种完后,孩子们用小满准备的试纸检测水质,ph值显示72,属于正常范围。
“咱们明天再来测,”
李师傅在记录表上写下数据,“要是ph值还是72左右,说明水草起到了净化作用,没有让水质变差。”
第三模块:跨社区生态饵料研
小满带着十名学生和四位社区的钓友代表,在三号观察点旁的饵料区开展研。
他把槐花瓣、芦苇芽、野麦籽、天然酵母等食材摆放在桌子上,讲解研要求:“咱们要用这些本土食材,不能加香精、防腐剂,做出来的饵料要能吸引鱼,还不能污染水。
大家可以分组讨论,每组出一个配方,最后咱们用实验钓的方式,看哪个配方最管用。”
东社区的老周率先言:“我往年用野麦籽磨成粉,加蜂蜜和温水揉成团,钓鲫鱼很管用,今天可以加槐花瓣,增加甜味。”
西社区的阿强则建议:“芦苇芽切碎了跟麦麸混合,再加一点酵母酵,钓鲤鱼应该不错,芦苇是江湾的本土植物,鱼肯定爱吃。”
学生们也纷纷出主意,小宇说:“可以加一点水草汁,让饵料有自然的香味!”
朵朵则提议:“少加一点蜂蜜,别太甜,不然会吸引蚂蚁。”
大家分成四组,每组由一位钓友代表带两名学生,开始研饵料。
老周组做“槐花瓣麦籽饵”
,阿强组做“芦苇芽酵饵”
,南社区的李姐组做“水草汁麦麸饵”
,北社区的赵叔组做“野麦籽酵母饵”
。
揉饵的过程中,有的组加的水太多,饵料太稀,小满就教他们加麦麸调整;有的组酵时间不够,香味不足,钓友们就教孩子们用体温捂一会儿,加酵,场面既热闹又温馨。
上午十一点,三个模块的阶段性成果汇总。
洄游观察组共记录到鲫鱼条、鲤鱼15条、草鱼8条,画出了完整的洄游路线图;水草共生组完成了2o盆水草种植,水质检测数据全部正常;饵料研组做出了四种生态饵料,每种都散着自然的清香,没有一点化学添加剂的味道。
“接下来,咱们进行‘饵料实验钓’,看看哪种饵料最受鱼欢迎!”
小满拿着四种饵料,带领大家来到旁边的钓位,每个钓位对应一种饵料,由钓友代表和学生共同操作。
老周和小宇负责“槐花瓣麦籽饵”
,他们把饵料轻轻挂在钩上,抛进浅滩的窝点。
没过五分钟,浮漂突然轻轻动了一下,然后猛地往下沉了一目。
“提竿!”
老周轻声喊,小宇赶紧扬竿,钓上了一条三两多的鲫鱼。
“中鱼了!”
小宇高兴得跳起来,赶紧把鱼放进水桶里,“咱们的饵料管用!”
其他组也陆续有了收获:阿强组的“芦苇芽酵饵”
钓上了一条半斤多的鲤鱼,李姐组的“水草汁麦麸饵”
钓上了三条鲫鱼,赵叔组的“野麦籽酵母饵”
钓上了两条鲫鱼。
经过统计,老周组的“槐花瓣麦籽饵”
以钓获5条鱼的成绩,被评为“最受欢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