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江湾寒冬的生态守护闭环与年鉴年度总结(2 / 5)

加入书签

布置“公益冰钓区”

,用警戒线围出安全的冰钓范围,每个钓位旁都摆着儿童冰钓竿和彩色的小水桶,还立着块牌子:“新年公益冰钓,渔获送温暖”

;甚至连平时很少出门的社区主任刘姐,也带着其他三个社区的巡查代表来帮忙,手里拿着“跨社区冬季生态巡查分工表”

,正跟几位钓友讨论巡查路线,脸上满是期待。

“守义,小满,可算来了!”

老张放下手里的冰锥,迎上来接过年鉴样稿,“就等你们的手册和样稿了,昨天其他社区的巡查队员都在问检测步骤,一会儿咱们按社区分组,每组负责一段江湾,保证巡查无死角!”

李师傅也笑着凑过来,手里拿着一个装着“姜枣奶茶”

的保温桶:“小满,先喝点奶茶暖暖身子,今天我带东社区的队员测冰面厚度,你带西社区的测水质,南社区和北社区的队员负责查看芦苇丛里的越冬鸟类,咱们分工合作,效率更高。”

小满赶紧点头,从双肩包里拿出“冬季生态巡查手册”

,分给四个社区的巡查代表:“张爷爷,这是冰面检测的注意事项,冰锥要垂直扎,深度低于15厘米的区域要做标记,禁止人员靠近;刘姐,这是水质取样的方法,要在冰窟窿下3o厘米处取样,避免表面冰层影响数据;王师傅,您带孩子们在安全区等着,巡查结束后咱们教他们冰钓安全技巧。”

众人接过手册和物资,纷纷称赞小满细心。

刘姐笑着说:“小满这孩子,把冬季巡查和公益活动安排得比专业团队还周到,真是咱们四个社区的‘小主心骨’,以后江湾的生态守护,还得靠你们这些年轻人牵头!”

上午七点半,四个社区的四十名巡查队员全部到齐,穿着统一的橙色巡查马甲,像一串流动的安全灯,在雪地里格外显眼。

小满和陈守义负责讲解巡查流程和安全规则:“冰面行走要慢,避免追逐打闹;检测时要两人一组,互相照应;现冰面裂缝或水质异常,要及时记录并上报;遇到越冬鸟类,不要靠近,避免惊扰它们……”

讲解结束后,巡查队员分成四组,向着江湾的四个方向出。

陈守义和老张带领的东社区组负责老洄湾至柳树林段,他们拿着冰锥和卷尺,每隔五十米就凿一个小冰窟窿,测量冰面厚度。

“你们看,这个冰窟窿的厚度是18厘米,符合安全标准,”

陈守义拿着卷尺,给队员们演示,“要是遇到厚度低于15厘米的区域,就用红色的警示旗做标记,提醒后面的人不要靠近。”

老张则在旁边记录数据,时不时还会用手机拍下冰面情况:“这些数据要放进年鉴的年度报告里,明年对比着看,就能知道江湾冬季冰面的变化规律,对以后的冰钓安全和生态保护都有帮助。”

与此同时,小满和西社区的巡查队员负责浅滩至芦苇荡段的水质监测。

小满拿着自己做的生态检测仪,教队员们如何取样和检测:“先把取样管伸进冰窟窿里,在水下3o厘米处吸取水样,然后滴入ph试剂,摇晃均匀后,对比色卡判断水质酸碱度,7o-75是正常范围,过或低于这个范围就要记录下来。”

西社区的队员老周是第一次做冬季水质监测,手里的取样管有点抖,小满赶紧走过去,帮他调整角度:“老周叔,别慌,取样管要垂直,这样取的水样才准确,你看,这样就能轻松吸上来了。”

在小满的指导下,老周成功取出水样,检测结果显示ph值72,属于正常范围。

“太好了!”

老周高兴得合不拢嘴,“以前总觉得冬季水质不用监测,今天才知道,冬天的水质变化对鱼类越冬很重要,以后我每个月都来测一次。”

南社区和北社区的巡查队员则负责查看越冬鸟类和芦苇丛的情况。

南社区的李姐现芦苇丛里有几只白鹭在觅食,赶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