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江湾盛夏的生态夏令营与钓技传承深化(3 / 5)

加入书签

头进行。

“生态探索组”

的孩子们在李师傅的带领下,来到生态观察区,开始“水草光合作用实验”

——李师傅给每个孩子了一株苦草,让他们把苦草放进装满水的观察桶里,一半放在阳光下,一半用黑布盖住,观察水草的变化。

“大家仔细看,阳光下的苦草会冒出小气泡,这是它在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盖着黑布的苦草不会冒气泡,因为没有阳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孩子们认真地观察着,时不时记录下气泡的数量和大小。

十岁的浩浩现阳光下的苦草每分钟冒五个气泡,盖着黑布的苦草一个气泡也没有,赶紧把结果记在观察手册上:“原来水草需要阳光才能产生氧气,氧气能让水里的鱼呼吸,所以咱们要保护水草,不能随便采摘。”

与此同时,“钓技实践组”

的孩子们在小满的带领下,开始学习“生态饵料制作”

小满把玉米、麦麸、红薯、蜂蜜等食材放在桌子上,演示制作步骤:“先把红薯蒸熟,捣成泥;然后加入玉米粉和麦麸,比例是2:1:1;最后加一点蜂蜜,增加甜味,用温水揉成团,这样生态饵料就做好了,没有任何添加剂,鱼爱吃,也不会污染水质。”

孩子们跟着模仿,有的孩子把红薯泥弄得满手都是,有的孩子加蜂蜜加太多,饵料太甜,小满就耐心地帮他们调整:“小明,红薯泥再加点玉米粉,不然太稀了;小红,蜂蜜少加一点,太多了会吸引蚂蚁。”

在小满的指导下,孩子们渐渐掌握了制作技巧,每个人都做出了自己的生态饵料。

十二岁的小宇拿着自己做的饵料,高兴地说:“小满哥哥,我做的饵料能钓上大鲫鱼吗?我想明天试试!”

“肯定能!”

小满笑着说,“你做的饵料香味很天然,鲫鱼肯定喜欢,明天咱们就去浅滩试试。”

饵料大赛区也格外热闹,二十名选手分成四组,开始研自己的生态饵料。

来自东社区的选手老周用玉米、麦麸、天然酵母制作饵料,他说:“酵母能让饵料酵,产生独特的香味,吸引鲫鱼和鲤鱼;来自西社区的选手阿强则用红薯、豆饼、蚯蚓粉制作饵料,他觉得“蚯蚓粉是天然的腥味来源,比化学香精更健康;来自南社区的选手李姐则创新地加入了新鲜的荷叶碎,她说“荷叶是江湾的天然食材,能让饵料有淡淡的清香,还能融入江湾的生态。”

陈守义和老张作为评委,在选手之间来回走动,观察他们的制作过程,偶尔还会提问:“老周,你加酵母的比例是多少?会不会影响饵料的硬度?”

“阿强,蚯蚓粉是自己晒的吗?有没有加其他东西?”

选手们都耐心地一一解答,还互相交流经验,有的选手甚至借鉴了别人的创意,调整自己的配方。

比赛的氛围既有竞争的紧张,又有交流的温馨。

中午十二点,上午的活动结束。

学员们和选手们在荷叶塘旁的凉亭里吃午饭,王奶奶带来的酸梅汤和王师傅熬的绿豆百合粥很受欢迎,孩子们一边吃着粥,一边分享着上午的收获,选手们则继续讨论着饵料的改进方法,偶尔还会让孩子们闻自己的饵料,听听他们的意见。

下午两点,“钓技实践组”

的孩子们在小满的带领下,来到浅滩钓位,开始尝试用自己制作的生态饵料钓鱼。

小宇选了一个靠近荷叶的钓位,按照小满教的方法,把饵料轻轻挂在钩上,然后慢慢抛进水里。

他握着鱼竿,眼睛紧紧盯着浮漂,手指轻轻搭在竿柄上。

没过多久,浮漂突然轻轻动了一下,然后猛地往下沉了一目。

“提竿!”

小宇轻声喊,手腕轻扬,钓上了一条二两多的鲫鱼。

“我钓上鱼了!

我用自己做的饵料钓上鱼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