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江湾暮春的生态守护与钓技交流季(2 / 5)
个钓位旁都摆着折叠椅、饵料盒和小水桶,钓位号旁还标注着“生态组”
或“传统组”
;甚至连平时很少出门的社区主任刘姐,也带着其他社区的钓友代表来帮忙,手里拿着“跨社区钓技交流倡议书”
,正跟几位钓友讨论如何推广生态钓法,脸上满是期待。
“守义,小满,可算来了!”
老张放下手里的警戒线,迎上来接过活动手册,“就等你们的规则和增补稿了,昨天其他社区的钓友群里都在问生态日的安排,一会儿咱们先办生态日活动,再开始交流赛,保证让大家既护生态,又享钓趣!”
李师傅也笑着凑过来,手里拿着一个装着“槐花小米粥”
的保温桶:“小满,先喝点粥暖暖身子,今天的水质检测我带一组,你带一组,咱们分头测,最后对比数据,看看江湾不同区域的水质差异;水草种植就让王奶奶带孩子们弄,她细心,能教孩子们怎么种才不会伤根。”
小满赶紧点头,从双肩包里拿出“跨社区钓技交流赛”
规则,分给负责组织活动的钓友:“张爷爷,您负责‘传统钓组’的秩序,提醒大家别用有害饵料;刘姐,您负责记录各社区的参赛人数,一会儿统计成绩;王奶奶,您带孩子们种水草时,多讲讲水草对江湾生态的作用,让孩子们从小养成保护自然的习惯。”
众人接过规则和资料,纷纷称赞小满细心。
刘姐笑着说:“小满这孩子,把生态保护和钓鱼文化结合得这么好,真是咱们几个社区的‘小纽带’,以后跨社区的生态和钓技交流,还得靠你们这些年轻人牵头!”
上午七点半,参加生态日和交流赛的钓友、居民陆续赶来,一共来了八十多人,除了本小区的钓友,还有来自附近三个社区的钓友代表,甚至有几位环保组织的志愿者,专门来学习江湾的生态保护经验,还带来了专业的水质检测仪器,说是要帮着一起检测,对比数据。
小满和小林负责签到,给每位参与者了“江湾生态日活动手册”
和交流赛的号码牌;陈守义和老张则带着大家参观生态检测区,介绍水质检测的重要性——“江湾的水清澈,鱼才会多,咱们才能钓得开心,所以保护水质,就是保护咱们的钓鱼乐趣”
;李师傅和王师傅则在水草种植区忙碌,给大家分手套和小铲子,还不忘提醒:“种水草时要轻轻把根埋进泥里,别太深,不然会闷死,也别太浅,不然会被水流冲走。”
上午八点整,江湾次生态日活动正式开始。
先是“水质检测”
环节——小满和李师傅各带一组,分别在五个检测点取样。
小满拿着生态检测棒,教大家如何正确取样:“先把取样瓶洗干净,然后伸手到水面下3o厘米,慢慢把瓶子装满,别太快,不然会有气泡,影响检测结果。”
钓友们跟着模仿,有的钓友取样时太急,瓶子里进了气泡,小满就走过去,教他们重新取样:“李大哥,您慢慢来,手腕轻轻往下放,对,这样瓶子里就没气泡了。”
环保组织的志愿者也拿出专业仪器,和大家一起检测。
约莫二十分钟后,检测结果出来了——五个检测点的水质都达到了3类以上,其中芦苇浅滩附近的水质最好,达到了2类,适合鱼类生长;靠近岸边的检测点水质稍差,有轻微的富营养化迹象。
“看来咱们以后要多在岸边种水草,吸收多余的营养,”
小满拿着检测报告,认真地说,“我会把检测数据整理好,放进《江湾钓鱼年鉴》的生态专栏,以后每月都测一次,记录水质变化。”
接下来是“水草种植”
环节。
王奶奶带着二十多个孩子,在水草种植区忙碌。
孩子们穿着小小的志愿者马甲,戴着手套,拿着小铲子,小心翼翼地把苦草苗埋进泥里。
七岁的朵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