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初秋芦苇荡的鲤鱼赛与指南新篇(4 / 5)

加入书签

到了395千克,领先优势更大了。

“小满这孩子,不仅钓技好,还会根据天气调整钓法,真是咱们江湾的‘小钓王’!”

王师傅忍不住称赞道,手里的相机还在记录着这一幕。

上午十点整,老张吹响了比赛结束的哨声。

众人纷纷收竿,开始统计成绩。

最终,小满以总重量395千克获得一等奖,陈守义以32千克获得二等奖,王师傅以28千克获得三等奖。

颁奖仪式在一片热闹的掌声中举行。

老张把崭新的竞技钓竿递给小满:“这根钓竿送给你,希望你以后能钓上更多的鱼,也能把江湾的钓技分享给更多人!”

小满接过钓竿,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过了好一会儿才说:“谢谢大家!

这根钓竿我会好好用,以后也会继续完善‘江湾钓鱼指南’,跟大家一起进步!”

陈守义和王师傅也分别接过了自己的奖品,脸上满是笑容。

其他钓友虽然没有获奖,却也很开心,大家围在一起,分享着今天的渔获和钓技,气氛格外热烈。

中午,众人在芦苇荡旁的凉亭里举行了“渔获分享会”

大家把钓获的鲤鱼分给每个人,王奶奶还带来了自己做的馒头,李师傅则用带来的锅,在凉亭里煮起了鱼汤。

很快,鱼汤的香味弥漫开来,混着馒头的麦香味,格外诱人。

众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喝着鲜美的鱼汤,一边聊着今天的比赛。

小满拿出“江湾钓鱼指南”

修订稿,跟大家讨论如何补充“比赛钓技”

章节,还征求大家的意见,希望能让指南更完善。

“我觉得可以加一章‘团队协作技巧’,”

小林提议,“今天比赛时,大家互相帮忙抄鱼、调整钓组,这种协作也很重要。”

“我同意!”

小周点头,“还可以加一章‘应急处理’,比如钓线断了怎么办、鱼脱钩了怎么调整,这些对新手很有用。”

众人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小满认真地记在笔记本上,准备回去后完善指南。

陈守义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满是幸福——从最初的几个人钓鱼,到现在形成了有组织、有分享的钓友团体,江湾的钓鱼文化正在慢慢形成,而小满,就是这份文化最好的传承者。

下午两点,众人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

小满把自己获得的竞技钓竿递给陈守义:“爷爷,这根钓竿给您用,您钓了一辈子鱼,比我更需要它。”

陈守义笑着把钓竿推了回去:“这是你凭本事赢的,爷爷不能要。

你用这根钓竿,以后钓上更大的鱼,爷爷比自己用还开心。”

小满点点头,紧紧握着钓竿,心里满是感动。

众人沿着水库边的小路往公交站走,小满走在中间,手里拿着“江湾钓鱼指南”

修订稿,还在跟大家讨论明天的钓点;陈守义、老张和李师傅走在旁边,聊着今天的比赛,脸上满是笑容;王奶奶则跟在后面,手里提着空的竹篮,还在跟大家说着下次要带更多的茶叶蛋。

回到小区,众人在门口道别,约定下周再一起去江湾钓鱼,继续完善“江湾钓鱼指南”

小满和陈守义回到家,老伴早已做好了晚饭,桌子上摆着用今天钓的鲤鱼做的红烧鲤鱼和鲫鱼汤,还有几个拿手菜。

“今天比赛怎么样?”

老伴笑着问道,给小满夹了一块鱼肉。

“我拿了一等奖!”

小满兴奋地说,还把获得的竞技钓竿拿给老伴看,“这是大家给我的奖品,以后我要跟爷爷一起,把江湾的钓技分享给更多人!”

老伴高兴得合不拢嘴,又给小满夹了一块鱼肉:“好!

奶奶支持你,以后你去钓鱼,奶奶给你做更多好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