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深秋江湾的渔获总结与温情回望(1 / 4)
霜降过后,青衣江湾的银杏叶彻底黄了,像一把把小扇子,铺满了小区到江湾的小路。
清晨六点,陈守义背着帆布钓包走出楼道时,脚下的落叶出“沙沙”
的轻响,混着深秋特有的微凉空气,让人心里泛起一阵清爽。
他摸了摸钓包内侧,里面装着小满昨天熬夜装订好的《江湾钓鱼指南》终稿,封面是少年手绘的江湾四季图——春有浅滩新绿,夏有芦苇荡波光,秋有银杏落满岸,冬有冰面映暖阳,旁边还写着一行小字:“献给青衣江湾所有热爱钓鱼的人”
。
“爷爷!
这里!”
小区门口的银杏树下,小满正踮着脚挥手,怀里抱着一摞《江湾钓鱼指南》,背上的双肩包侧袋里露出半截木质书签——那是他用去年深秋的芦苇根打磨的,上面刻着“渔获满满”
四个字。
少年穿着件焦糖色的厚外套,脸颊冻得微红,却依旧笑得灿烂:“您看咱们的指南!
我昨晚把全年的钓技都整理好了,还加了‘钓友故事’章节,把张爷爷、李爷爷他们的钓鱼经历都写进去了!”
陈守义接过一本指南,指尖拂过厚实的纸张,心里满是暖意。
指南里不仅有详细的钓技图解——从春钓开江鱼的红虫饵料配比,到夏钓草鱼的草窝搭建步骤,再到秋钓鲤鱼的线组调整技巧,最后到冬钓冰窟的安全注意事项,每一页都标注着清晰的季节标签;还有“钓友故事”
章节,里面记录着老张在部队钓草鱼的往事、李师傅守江湾三十年的经历,甚至王奶奶第一次钓上鲫鱼的趣事,字里行间满是温情。
“小满做得真好,”
他把指南抱在怀里,“今天的‘深秋渔获分享会’,咱们把指南分给大家,也算是给今年的钓鱼季画个圆满的句号。”
“好啊!”
小满蹦了一下,怀里的指南出轻微的碰撞声,“我还准备了‘全年渔获统计表’,把咱们每次钓鱼的收获都记下来了,等会儿跟大家一起总结,看看今年谁钓的鱼最多、最大!”
两人踩着落叶往江湾走,深秋的江湾满是诗意。
岸边的芦苇荡已经变成了金黄色,芦花被风吹得漫天飞舞,落在水面上,像一片片白色的雪花;江面上的渔船少了很多,偶尔有一艘驶过,船桨划开水面,留下一道长长的水痕,很快又被水波抚平;远处的群山被秋色染透,红的、黄的、绿的树叶交织在一起,像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
走了约莫二十分钟,江湾中央的观景亭出现在眼前。
亭子周围已经聚集了不少钓友——老张和李师傅正忙着挂横幅,上面写着“青衣江湾深秋渔获分享会”
;王师傅提着一个大保温桶,里面装着刚熬好的姜汤;小林和小周则在亭子周围摆桌子,上面放着大家带来的渔获标本——有小满春天钓的“开江第一鲫”
,有陈守义夏天钓的七斤重草鱼,还有王师傅秋天钓的五斤大鲤鱼;甚至连平时很少出门的赵叔,也带来了自己做的鱼拓画,上面是一条栩栩如生的翘嘴,鳞片在纸上泛着银光。
“守义,小满,可算来了!”
老张放下手里的横幅,迎上来接过他们怀里的指南,“就等你们的指南了,昨天钓友群里都在问,什么时候能拿到这本‘江湾钓技宝典’!”
李师傅也笑着凑过来,从保温桶里倒出两杯姜汤:“先喝点姜汤暖暖身子,深秋的江风凉,别冻着。
今天咱们不仅要分享渔获,还要一起回顾今年的钓鱼故事,让新来的钓友也听听咱们江湾的趣事。”
小满赶紧从双肩包里拿出“全年渔获统计表”
,铺在桌子上:“大家快来看!
这是咱们今年的渔获统计——爷爷钓了28条鱼,总重量35斤,最大的是夏天的七斤草鱼;张爷爷钓了25条,总重量3o斤,最大的是秋天的六斤鲤鱼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