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暮春水库的草鱼秘踪与传承新章(1 / 4)

加入书签

谷雨过后,青衣江湾的绿意已经浓得化不开。

清晨五点半,陈守义背着帆布钓包走出楼道时,空气中满是槐花的甜香,混着江湾水汽的湿润,格外沁人心脾。

他低头看了看脚下的帆布鞋,鞋边还沾着上次去草滩时的泥点——那是小满特意提醒他别擦的,说“带着江湾的泥去水库,能钓上大草鱼”

,孩子气的话让他忍不住笑了。

“爷爷!

快一点!

张爷爷和李爷爷都在小区门口等咱们了!”

楼道口传来小满的喊声,少年穿着件浅绿色的干衣,背着鼓囊囊的双肩包,怀里抱着一个竹编篮,里面装着用纱布包裹的嫩麦粒——那是他昨天下午在小区附近的麦田里亲手摘的,颗粒饱满,还带着新鲜的麦香。

“您看我选的麦粒,是不是比市场上买的更饱满?李爷爷说用这个泡白酒,钓草鱼最灵!”

陈守义接过竹篮,指尖触到温热的麦粒,心里泛起暖意。

这孩子为了今天的水库之行,提前三天就开始准备:不仅去摘麦粒,还在画夹上画了水库的地形草图(是他从老张给的旧地图上临摹的),甚至还做了个简易的“鱼情记录表”

,说要把钓上的鱼的大小、咬钩时间都记下来。

“小满有心了,”

他把竹篮放进钓包,“老张说水库的西岸有片浅滩,长满了水草,草鱼都在那儿觅食,咱们今天就去那儿。”

两人快步往小区门口走,暮春的清晨格外热闹。

早起的老人在广场上打太极,收音机里播放着舒缓的戏曲;卖早点的摊位已经支起来,油条的香气飘得很远;路边的月季开得正艳,红色、粉色的花瓣上还沾着露珠,像撒了一层碎钻。

小区门口,老张和李师傅早已背着钓包在等。

老张手里拿着一根新组装的路亚竿,竿身上还缠着防滑带;李师傅则提着一个保温箱,里面装着泡好的嫩麦粒饵料,还有几瓶矿泉水。

“可算来了,”

老张笑着递过一张折叠地图,“我昨晚又标了几个钓点,西岸浅滩的水草区标红了,那里的水最深两米,刚好适合钓草鱼。”

李师傅也打开保温箱,拿出一小袋泡好的麦粒:“这是我用高度白酒泡了两天的,还加了点蜂蜜,香味能扩散得远,草鱼肯定喜欢。”

四人背着钓包,提着装备,往小区外的公交站走。

小满一路上都在兴奋地翻看着地图,时不时指着某个标记问:“张爷爷,这里为什么画个叉啊?是不是水太深了?”

“李爷爷,水草区的草鱼会不会躲在草根下,得用长竿才能钓得到?”

老张和李师傅耐心地一一解答,陈守义则走在旁边,看着少年好奇的样子,想起自己年轻时第一次去水库钓鱼的情景——那时候也是这样,缠着老战友问东问西,眼里满是对未知钓点的期待。

坐了四十分钟公交,再步行十分钟,一片开阔的水库出现在眼前。

暮春的水库波光粼粼,远处的群山被绿意覆盖,像一道绿色的屏障;水库西岸的浅滩上,长满了茂密的水草,风一吹,水草随风摇曳,像是在向他们招手;偶尔有草鱼跃出水面,溅起的水花落在水面上,泛起一圈圈涟漪,引得小满兴奋地指给大家看。

“先勘察一下地形,”

老张放下钓包,从包里拿出一个折叠工兵铲,“咱们先在水草区边缘挖几个窝,把泡好的麦粒撒进去,提前引鱼。”

四人沿着西岸浅滩走,李师傅时不时蹲下来,用手试水温:“暮春的水温刚好,草鱼活性高,早上七点到九点是觅食高峰,咱们得抓紧时间打窝。”

小满跟在李师傅身边,认真地学习如何判断水温:“李爷爷,是不是水温在十八度左右,草鱼最活跃啊?我在书上看到过。”

“没错,”

李师傅笑着点头,“水温太低,草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