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江湾初春的复苏与新约(2 / 3)
握着短竿,按照李师傅教的方法,将绑着枯草的鱼钩轻轻放入水中,然后手腕轻抖,让钩饵在枯草间慢慢移动,幅度小得几乎看不见。
“别急,融冰期的鱼要等半分钟才会试探,”
陈守义在旁边轻声提醒,“注意看线,线动比漂动更准。”
果然,过了约莫四十秒,小满手里的钓线突然轻轻抖了一下。
他屏住呼吸,手腕保持稳定,又等了两秒,线再次下沉——这次的力道更明显,是鱼咬钩的信号。
“提竿!”
陈守义低喝一声。
小满手腕轻扬,钓竿弯起一道柔和的弧线,一条银灰色的鲫鱼被钓出水面,鳃边还挂着一丝枯草。
“钓上来了!
用枯草钓的!”
少年高兴得跳起来,手里的短竿差点脱手,老张赶紧扶住他。
“这条有六两多,”
李师傅接过鱼,放进铺着湿纱布的桶里,“开江鲫这么肥,少见。”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四人的渔获渐渐多了起来。
陈守义用枯草逗钓钓上一条一斤多的鲤鱼,鱼鳃边沾着枯草,显然是被“枯草藏虫”
的假象骗了;李师傅钓上十几条鲫鱼,条条都很肥硕;老张则钓上一条罕见的“金背鲫”
,鳞片泛着淡淡的金黄色,是初春草滩特有的品种;小满最惊喜,他在钓竿上绑了个小小的铃铛,鱼咬钩时铃铛轻响,竟然钓上了一条躲在枯草根部的小翘嘴。
“这铃铛是个好主意,”
老张看着小满钓竿上的铃铛,“融冰期水流声大,有时候听不见线动,铃铛能提醒。”
小满眼睛一亮:“我下次试试在铃铛上缠点彩色线,说不定还能吸引鱼注意!”
临近中午时,桶里的鱼已经装了大半。
李师傅突然想起什么,从帆布包里拿出一个塑料袋:“对了,社区食堂的王师傅昨天说,要是咱们钓了开江鱼,能不能送几条过去,给独居老人做鱼汤。”
“这主意好!”
陈守义立刻点头,“咱们留几条够吃的,剩下的都送去,让老人们也尝尝鲜。”
小满也积极响应:“我去送!
我还能帮王师傅择鱼,上次我跟妈妈学过。”
收拾钓具时,小满特意把那条“金背鲫”
单独放在小桶里:“这条送给王奶奶,她上次给我做的青团特别好吃。”
四人提着渔获往社区食堂走,小满走在最前面,手里的小桶晃悠悠的,嘴里还哼着自己编的钓鱼歌;陈守义、老张和李师傅跟在后面,聊着下午要去给钓竿上漆,顺便给小满的新钓竿刻上名字。
社区食堂门口,王师傅已经在等他们了。
看到满桶的鱼,高兴得合不拢嘴:“正好今天做鲫鱼汤,有这些开江鱼,老人们肯定高兴。”
小满放下桶,就跟着王师傅进了厨房,帮忙择鱼、刮鳞,动作熟练得像个小厨师。
陈守义三人则坐在食堂门口的长椅上,看着厨房里忙碌的小满,又望向远处的江湾——晨光下的江面泛着暖光,芦苇丛里的新绿越来越明显。
“没想到退休后,还能有这么热闹的日子,”
老张感慨道,“以前在外地,总想着江湾的鱼,现在不仅能钓鱼,还能跟你们一起做些有意思的事。”
李师傅也点头:“小满这孩子,给江湾添了不少活力,咱们这些老骨头,也跟着年轻了。”
陈守义看着江湾的方向,心里满是踏实。
他想起第一次在江湾遇到小满时,少年还拿着塑料竿不知所措,如今却能独当一面,甚至把老钓法创新;想起老张回来后,三人重拾当年的情谊;想起李师傅、王奶奶这些邻居,用平凡的善意温暖着彼此。
中午,社区食堂飘起了鲫鱼汤的香味。
小满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鱼汤,递给陈守义:“爷爷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