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收官期?珊瑚礁生态修复(1 / 5)
霜降过后的青衣江湾,寒意渐浓。生态湖的水面结着薄薄的冰碴,清晨的阳光洒在上面,折射出冷冽的光;岸边的树木大多褪去了枝叶,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在寒风中摇晃,唯有几株腊梅冒出了小小的花苞,酝酿着冬日的芬芳;园子里的石板路覆盖着一层薄霜,踩上去发出 “咯吱” 的轻响。陈守义站在全球生态治理收官指挥中心的落地窗前,手中捧着《2045 全球生态治理收官期终极总结报告(海洋专项版)》,封面的全球生态协同图谱上,南极冰盖、北极苔原、萨赫勒草原等区域已用深绿色标注 “全域收官”,而分布在热带海洋的珊瑚礁带,却被醒目的浅红色警报覆盖,像一道道褪色的伤疤,旁边的文字触目惊心:“全球珊瑚礁白化加剧,澳大利亚大堡礁、太平洋斐济珊瑚礁、印度洋马尔代夫珊瑚礁区域白化面积达 98.7 万平方公里,520 种依赖珊瑚礁的海洋生物濒临灭绝,太平洋岛民‘海洋 - 渔猎共生’生计崩溃,沿海渔业危机与海洋生态灾难激化”。
“陈叔!珊瑚礁生态紧急报告!” 小满抱着平板电脑一路小跑冲进中心,淡绿色的工装外套上沾着园子里的霜花与枯草,脸颊因急促奔跑泛着红晕,双手紧紧攥着平板,仿佛生怕错过任何关键信息。他不等站稳,就急忙调出屏幕上的画面,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焦急:“您看,这是澳大利亚大堡礁 —— 去年夏季的海水温度比往年升高了 3.2c,导致 90% 的珊瑚出现白化现象,原本色彩斑斓的珊瑚变成了惨白的骨架,像一片死去的森林;您再看这个视频,潜水员在水下拍摄的画面,曾经布满珊瑚的海域,现在只剩下裸露的礁石,五颜六色的热带鱼不见了踪影,只有几条瘦弱的小丑鱼在枯萎的海葵旁徘徊;大堡礁周边的渔民说,以前每天能捕到几十斤鱼,现在出海一整天都可能空网而归,已有 2.3 万渔民因失去生计被迫离开海边,搬到内陆城市打工。”
小满的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画面切换到太平洋斐济珊瑚礁区域:“这里的情况更严重,除了海水升温,海洋酸化还导致珊瑚钙化速度下降 60%,新生的珊瑚幼虫根本无法附着在礁石上生长;去年秋季,斐济附近海域发生了大规模的珊瑚死亡事件,面积达 12 万平方公里的珊瑚礁彻底失去活性,原本依赖珊瑚礁生存的龙虾、贝类数量减少 95%,斐济的渔业出口额下降 87%,很多靠渔业为生的村庄陷入贫困;还有斐济的传统渔猎部落,他们世代在珊瑚礁海域捕鱼,掌握着‘潮汐渔猎’‘珊瑚养护’的传统方法,现在珊瑚礁没了,他们的渔猎工具只能堆在海边,锈迹斑斑,部落首领说,他们再也找不到小时候那种‘一潜下去就能抓到鱼’的海域了。”
再往下,是印度洋马尔代夫珊瑚礁区域:“这里的珊瑚礁白化直接威胁到马尔代夫的生存 —— 马尔代夫是由珊瑚礁形成的岛国,珊瑚礁能抵御海浪侵蚀,保护海岸线;现在珊瑚礁死亡,海岸线以每年 5 米的速度后退,去年已有 3 个小岛被海水淹没,1200 名居民被迫迁往其他岛屿;马尔代夫的旅游业也受到重创,以前游客来这里是为了看彩色的珊瑚和丰富的海洋生物,现在海底只剩下白色的珊瑚骨架,游客数量下降 92%,很多度假村被迫关闭,3.8 万人失去工作;更严重的是,珊瑚礁死亡导致海洋净化能力下降,马尔代夫周边海域的赤潮频发,去年夏季的赤潮导致 500 吨鱼类死亡,污染了当地的饮用水源,造成 1.2 万人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
最后,画面停在东南亚菲律宾珊瑚礁区域:“这里的珊瑚礁不仅面临白化问题,还遭到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的破坏 —— 渔民使用炸药捕鱼,炸毁了大量珊瑚礁;沿海工厂排放的污水含有重金属和化学物质,进一步加剧珊瑚死亡;去年冬季,菲律宾的珊瑚礁白化面积新增 8 万平方公里,原本热闹的珊瑚礁海域变成了‘海底沙漠’,海龟、海豚等海洋生物的栖息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