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收官期?北极苔原生态修复(1 / 5)
白露过后的青衣江湾,秋意愈发浓厚。生态湖的水面结起一层薄薄的晨霜,日出时霜花在阳光下发着细碎的银光,随着气温升高,霜花渐渐融化,湖面泛起粼粼波光;岸边的梧桐叶已大半染黄,风一吹便簌簌飘落,在石板路上铺成一层金色的地毯;园子里的桂花进入盛花期,浓郁的甜香弥漫在整个园区,连过往的飞鸟都忍不住在枝头多停留片刻。陈守义站在全球生态治理收官指挥中心的落地窗前,手中捧着《2045 全球生态治理收官期终极总结报告(极地专项版)》,封面的全球生态协同图谱上,萨赫勒草原、大自流盆地、亚马逊雨林等区域已用深绿色标注 “全域收官”,而地球最北端的北极苔原带,却被醒目的冰蓝色警报覆盖,像一块凝固的寒冰,旁边的文字触目惊心:“北极苔原融化加剧,俄罗斯、加拿大、美国(阿拉斯加)、挪威、冰岛边境区域冻土退化面积达 46.8 万平方公里,290 种依赖苔原的生物濒临灭绝,因纽特人传统‘苔原 - 狩猎共生’生计崩溃,冰川融化与海平面上升灾难激化”。
“陈叔!北极苔原生态紧急报告!” 小满抱着平板电脑一路小跑冲进中心,淡绿色的工装外套上沾着园子里的桂花碎屑与晨霜,脸颊因急促奔跑泛着红晕,额前的碎发还挂着细小的汗珠。他不等站稳,就急忙调出屏幕上的画面,手指因紧张微微颤抖,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焦急:“您看,这是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的北极苔原 —— 去年冬季的冻土冻结厚度比十年前减少了 1.2 米,现在表层冻土在夏季会完全融化,形成大片泥泞的沼泽,原本生长在这里的北极柳、矮桦树大片枯死,地面裸露着黑色的淤泥;您再看这个视频,因纽特人传统的冰屋根本无法搭建,他们只能用临时的帆布帐篷居住,可帐篷在北极的狂风中根本不顶用,上周有个部落的帐篷被风吹翻,里面的老人和孩子差点被冻伤;还有这片区域,原本是北极狐的主要栖息地,现在因为苔原融化,北极狐的食物来源减少,已经有至少 300 只北极狐饿死,尸体被冻在融化后又结冰的沼泽里,特别让人揪心。”
小满的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画面切换到加拿大努纳武特地区的苔原:“这里的情况更严重,永久冻土融化导致地面塌陷,形成了直径超过 50 米的‘融冰湖’,原本连接各个部落的冰路在夏季完全消失,因纽特人无法外出狩猎,只能靠政府运送的压缩食品度日;有个叫卡鲁克的因纽特猎人,他跟我们的科考人员说,十年前他一天能捕到 5 只海豹,现在一个月都见不到 1 只,家里的孩子已经半年没吃过新鲜的海豹肉了;还有这片苔原下的甲烷气体,因为冻土融化不断释放,去年夏季这里发生了 12 次甲烷爆炸,形成的大坑最深达 8 米,摧毁了 3 个因纽特人聚居点,幸好居民提前撤离,才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再往下,是美国阿拉斯加州北部的苔原区域:“这里的冰川融化速度创下历史纪录,去年一年,瓦尔德斯冰川后退了 1.8 公里,原本覆盖在苔原上的冰层消失后,裸露的土壤被北极风侵蚀,形成大片流动的沙丘;岸边的海冰在夏季会提前三个月融化,北极熊无法在海冰上捕猎海豹,只能在陆地上游荡,去年已有至少 87 只北极熊因饥饿死亡,尸体瘦得只剩骨架,有的还卡在融化后断裂的冰缝里;因纽特人传统的‘冰上捕鱼’活动也无法开展,他们用了几百年的捕鱼工具现在只能堆在帐篷旁边,锈迹斑斑,根本派不上用场。”
最后,画面停在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苔原保护区:“去年冬季的极端高温导致这里的雪线上升了 300 米,原本生长在雪线附近的北极罂粟、北极勿忘我等珍稀植物大片消失,生物学家说,这些植物一旦灭绝,就再也无法恢复;更严重的是,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去年秋季这里发生了 5 次特大风暴潮,海水淹没了 12 个科考站和 8 个因纽特人村落,造成 2.3 亿美元直接经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