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江湾新春的 2032 全球治理中期推进与跨洲生态联动(1 / 5)

加入书签

正月初十的青衣江湾,年味还未散去,园区里的红灯笼挂在常青树枝头,与初绽的红梅相映成趣。陈守义站在中期推进指挥中心的落地窗前,手里握着《2032 全球生态治理中期推进报告》,封面上的跨洲生态联动图谱用彩色线条连接着各大洲的治理项目 —— 北极冰盖监测站新增 12 个,草原节水技术在 4 国试点初见成效,珊瑚礁区域基因库完成选址。可当他翻到 “东南亚雨林治理” 章节时,指尖突然停在一行红色警示文字上:“东南亚跨境雨林盗伐现象加剧,泰国、老挝、缅甸三国交界处雨林破坏率超 15%”。

“陈叔!东南亚雨林传来紧急消息!” 小满抱着平板电脑一路小跑冲进中心,红色的棉袄上还沾着细碎的雪粒,屏幕里的卫星图像触目惊心 —— 泰国清莱府附近的雨林出现大片裸露的黄土,盗伐者留下的树桩密密麻麻,无人机拍摄的视频里,几辆满载原木的卡车正趁着夜色穿越边境,消失在老挝境内的山林里。

陈守义接过平板,快速滑动屏幕查看实时数据:过去一个月,东南亚跨境雨林盗伐面积达 200 平方公里,涉及 3 个国家的 5 个原住民部落,部落赖以生存的橡胶林和药用植物也遭到破坏。“当地的护林队情况怎么样?” 他抬头问道,声音里带着一丝凝重。

“泰国护林队已经开展了 3 次巡逻,但盗伐者配备了先进的通讯设备,每次都能提前逃跑,” 小满调出护林队传来的报告,“老挝和缅甸的护林力量薄弱,跨境协作机制不完善,根本无法形成有效拦截。部落首领们联名发来求助信,希望江湾能出面协调,帮助他们守护家园。”

陈守义立刻拨通赵叔的电话,听筒里传来设备装箱的碰撞声:“赵叔,立刻组建跨境雨林保护团队,把斐济珊瑚礁的智能监测设备和东非草原的红外预警系统调运过去,用‘跨洲应急通道’转运,务必在 48 小时内抵达泰国清莱府。另外,联系培育基地的跨国项目组,让参与‘雨林碳汇交易机制’项目的学员加入,这既是实战任务,也是中期项目复盘的重要环节。”

“可是陈叔,跨国项目组的学员刚在北极完成救援,还没来得及休整,而且雨林环境复杂,语言沟通也是个问题……” 赵叔的声音里带着顾虑。

“东南亚雨林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宝库,盗伐再持续下去,会引发连锁生态灾难,” 陈守义的语气坚定,“让学员们带上翻译设备,再邀请泰国的苗族、老挝的老龙族、缅甸的掸族部落首领担任文化顾问,既能解决沟通问题,又能借助原住民的传统智慧开展保护工作。另外,通知马丁先生协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推动泰、老、缅三国建立跨境护林协作机制,我们需要形成‘技术监测 + 跨境执法 + 原住民参与’的三维保护网络。”

挂了电话,陈守义转身走向大厅墙上的跨洲生态联动地图,手指在东南亚区域画了一个圈:“小满,把雨林盗伐数据同步到全球治理数据平台,联系中国、泰国、老挝、缅甸的林业部门,共享盗伐者的车辆轨迹和通讯频率,让技术团队开发‘跨境盗伐追踪系统’,实时监控原木运输路线。”

就在这时,指挥中心的门被推开,培育基地的跨国项目组学员们穿着统一的绿色实训服站在门口,来自泰国的学员阿瑜手里捧着项目方案,乌黑的眼睛里满是坚定:“陈叔,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我是清莱府人,熟悉当地的地形和语言,一定能帮护林队抓住盗伐者!”

陈守义看着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年轻人,他们脸上还带着北极救援后的疲惫,却依旧眼神明亮。“好,” 他拍了拍阿瑜的肩膀,“到了雨林,要多听部落首领的建议,他们世代生活在那里,比我们更了解这片土地的脉搏。记住,保护雨林不仅要靠技术和执法,还要尊重原住民的生活方式,不能让保护变成新的负担。”

学员们齐声应下,转身快步离开,绿色的身影在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