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江湾暮秋的 2030 全球治理成果固化与极地生态救援(3 / 4)
里的焚林点。“以前我们都是等看到烟了才去灭火,现在没看到烟就能知道哪里着火,” 卡瓦举着手环兴奋地说,“这样就能在火刚烧起来的时候就灭掉,不用再看着树木被烧坏。”
演练进行到第五天,监测卫星突然捕捉到新的焚林信号。小林立刻带着专家和村民们出发,卡瓦戴着预警手环走在最前面,很快就在雨林边缘找到了目标 —— 几个非法农场主正用汽油浇在树干上,打火机的火苗已经凑近了树枝。“快,用水枪对准火的根部!” 小林大喊,村民们立刻举起高压水枪,水流精准地浇在火焰根部,原本即将蔓延的火势很快就被控制住。
农场主见势不妙,慌忙爬上停在路边的卡车准备逃跑,却发现部落的村民们早已在路口用树干设置了路障。“你们不能破坏我们的家园!” 塔比拉站在卡车前,愤怒地盯着车上的人,“这片雨林是我们的祖先传下来的,也是地球的肺,你们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毁掉它!”
农场主们看着围上来的村民,又看了看小林团队手里的设备,羞愧地低下了头。他们没想到,这些看似 “落后” 的土着部落,竟然有这么先进的监测技术和组织能力。最终,他们主动交出了打火机和汽油桶,还答应以后再也不来焚林。
焚林危机解除后,小林和塔比拉在部落广场上签署了《雨林共同保护协议》。联盟会在部落建立生态监测站,配备智能设备,村民们则负责日常巡逻,双方共享监测数据,一起守护雨林。“你们的科技很厉害,但最好的保护还是靠人,” 塔比拉在签署仪式上说,粗糙的手指在协议上郑重地按下手印,“我们卡雅波人在雨林里生活了几千年,知道每一棵树的价值,以后我们会和你们的科技一起,守护好这里。”
小林把这句话写进了给陈守义的汇报里,字里行间满是触动:“亚马逊的经历让我明白,科技只是工具,真正的力量来自当地人对家园的热爱。我们不是来‘拯救’他们的,是来和他们一起守护的。”
当北极救援和雨林防焚林的好消息陆续传来时,《2030 全球治理成果白皮书》的国际认证工作却遇到了阻碍。在 ISo 组织的认证会议上,美国代表马克的质疑声打破了原本的平静:“江湾的标准太偏向发展中国家,忽视了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这样的标准不够全面,不能作为国际通用标准。”
他的话立刻得到了其他几个发达国家代表的附和,德国代表汉斯推了推眼镜:“我们的企业在生态技术上投入了大量资金,江湾却要求免费共享,这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
陈守义坐在会议桌前,平静地看着对面的代表们,手里握着平板电脑:“马克先生,汉斯先生,我理解你们的顾虑,但全球生态治理不是零和博弈。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更脆弱,需要更多支持,而技术共享不是让发达国家免费赠送,是建立公平的交易平台 —— 发展中国家能以合理价格获得技术,发达国家的技术也能拥有更广阔的市场,这是双赢。”
他点开平板上的视频,屏幕上立刻出现东非草原的景象:马赛族村民用智能灭蝗设备保护沙棘苗,帕劳渔民在修复后的珊瑚礁海域捕鱼,卡雅波部落的孩子戴着预警手环在雨林里巡逻。“这些都是江湾标准落地后的真实画面,” 陈守义的声音里带着坚定,“发展中国家的生态好了,不仅能改善当地人的生活,还能为全球生态安全做贡献,这对所有国家都有益。”
马克和汉斯沉默了,视频里的笑脸让他们紧绷的表情渐渐放松。这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马丁先生站起身:“各位代表,江湾的标准已经在 45 个国家验证过,成效显着。ISo 的宗旨是制定公平的国际标准,江湾的方案符合这一宗旨,我建议大家共同推动标准的统一。”
在马丁的劝说下,代表们终于达成共识。ISo 正式通过了江湾主导的《全球生态治理标准体系》认证,还约定建立 “技术交易平台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